正文

一、故鄉(xiāng)紹興(1)

蔡元培傳 作者:崔志海


1868 年1月11日夜里11時左右,蔡元培出生在浙江省紹興府山陰縣城筆飛弄內(nèi)一幢坐北朝南的民宅里。

紹興位于浙江的東北部,地處杭州灣錢塘江的南岸,寧(波)紹(興)平原的西部,屬于美麗富饒的浙北平原。它的西南面為丘陵地形,蒼茫的會稽山連綿其間,山巒重疊,占去全縣面積的百分之五十三;著名的秦望山、香爐峰、禹陵,就在會稽山的西干山脈伸展而成的秦望山脈的北面。它的東北面是一塊近700平方公里的大平原,河道縱橫,水網(wǎng)密布。它是一典型的江南水鄉(xiāng),有“水鄉(xiāng)澤國”或“東方的威尼斯”之稱。紹興的自然景觀曾令歷代文人學士流連忘返,贊美不已。晉人稱道它“干巖競秀,萬壑爭流”。大書法家王羲之則寫下“山陰道上行,如在鏡中游”的千古佳句。

紹興不但風景秀麗,而且歷史悠久。在遠古時代,紹興被稱為“古荒服之國”。但到了夏朝,大禹治平水土,便被劃在“揚州之域”。紹興的苗山(一作茅山)也改稱“會稽山”,地名稱“會稽”。至春秋戰(zhàn)國時,紹興為越國的國都,地名稱“越地”。至漢代,置“會稽郡”。隋朝廢郡邑制,改稱“吳州”。唐朝又改稱“越州”。南宋初年,宋高宗趙構(gòu)為金兵所迫,于1129年(建炎三年)從杭州渡錢塘江來到越州,駐蹕州廨,越州第一次成為南宋的臨時首都。兩年后,也即公元1131年,宋高宗取“紹(承繼)祚中興”之意改換年號,以該年為紹興元年,并仿“唐幸梁州故事,升州為府,冠以紀元”, 把越州改為紹興府,是為紹興地名的由來。到元代,紹興府的名稱被廢除,改稱為“紹興路”,并統(tǒng)轄山陰、會稽、余姚、上虞、嵊縣、新昌、諸暨、蕭山八縣。明清兩代,又恢復紹興府。1912年民國元年廢府改縣,把山陰、會稽兩縣合并為紹興縣,并一直沿用至今。

歷史上,紹興素以“文物之邦”著稱于世,從于越到晚清的兩千多年歷史中,產(chǎn)生過許多出類拔萃的人物。春秋后期有著名的政治家越王勾踐,他領導越國人民“臥薪嘗膽”,經(jīng)過“十年生聚,十年教訓”,最后轉(zhuǎn)弱為強,報仇雪恥,打敗吳國,完成復國大業(yè)的故事,一直為越人引以自豪。在漢代,紹興有杰出的水利專家馬臻,著名的唯物主義思想家王充和不做統(tǒng)治者幫閑的有骨氣的學者嚴子陵,以及被封建時代稱為孝子的董黯和孝女曹娥。魏晉時期,隨晉室南遷,紹興更是成為文人學者的聚會之地,東晉著名文學家謝靈運、孔靈符和大書法家王羲之都曾在此生活。當年,大書法家王羲之的舍宅戒珠寺離蔡元培的住宅筆飛弄僅咫尺之遙。相傳,王羲之住在蕺山腳下的戒珠寺養(yǎng)鵝寫字,他的書法天馬行空,游行自在,勁頭來時筆飛墨舞,毛筆常常飛到右面蔡元培家所在的那條巷里,于是,這里便取名筆飛弄。唐朝,紹興又有著名詩人賀知章和畫家孫位。宋代則有偉大的愛國詩人陸游。明清兩代,更是人才輩出,如書畫家和詩人徐渭,畫家陳洪綬,散文家張岱,理學家劉宗周,曲律學家王驥德,醫(yī)學家張景岳,歷史學家章學誠,書畫家和篆刻藝術家趙之謙,畫家任伯年,他們或生于斯,或長于斯。這些越中先賢人物,使紹興這座古城有了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

古城紹興也是浙東一座重要的商業(yè)城市。早在春秋時期,紹興即有冶金工業(yè),并以鑄劍和鑄造銅鏡聞名于世。晉代開始紹興所產(chǎn)的越紙和唐代開始所產(chǎn)的越窯、絲綢以及釀造、制茶等業(yè)都曾在歷史上享有盛譽,有“越紙滑如苔”、“越窯如冰”的美稱。此外,紹興物產(chǎn)豐富,每年向各地輸出難以計數(shù)的糧食、畜產(chǎn)、魚鹽、芡實、莼菜、山貨等土特產(chǎn)。長期以來,紹興在浙江一直是僅次于省城杭州的重要商業(yè)城市。南宋士人王十朋在《會稽三賦》中曾這樣描述當時紹興市容的繁華:“棟宇崢嶸,舟車旁午,壯百雉之巍垣,鎮(zhèn)六州而開府?!钡搅私S著寧波和溫州海上貿(mào)易的發(fā)展,紹興在省內(nèi)的商業(yè)地位雖有所下降,但由于紹興水陸交通十分便利,是溫州、臺州、寧波三府各縣到杭州的必經(jīng)之路,在經(jīng)濟上仍占有重要地位。在手工業(yè)方面,盡管紹興所產(chǎn)的越紙和越窯在宋代以后即趨衰落,但制茶業(yè)、釀造業(yè)以及木刻、磚雕、絲織等民間工藝繼續(xù)得到發(fā)展。特別是釀造業(yè),在近代更是達到歷史上的鼎盛時期。到清代末葉,據(jù)估計,紹興每年所釀黃酒多達30萬缸,年產(chǎn)量達300萬壇之巨。它們不僅銷往國內(nèi)各地,而且漂洋過海,遠銷南洋、日本等國外市場,有“越酒行天下”之稱。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