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龍,在中國的民間,留下了許多美麗動人的傳說。在這些引人入勝的故事中,龍有時是為人造福的瑞獸,有時是為惡多端的孽障;有時代表著人們的美好愿望,有時卻又是邪惡的化身……但任何一個故事,都體現(xiàn)著中國人的智慧和勇氣。
鯉魚躍龍門
“望子成龍”是中國民間最耳熟能詳?shù)目陬^禪之一,而這個俗語往往與“鯉魚躍龍門”聯(lián)系在一起,實質(zhì)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人中之龍,擺脫民間命運,成為上層人物。也就是說,中國民間心態(tài)中,不承認(rèn)社會有平等,而是承認(rèn)社會的不平等,在此前提下,自己人通過努力,使命運發(fā)生質(zhì)變,由魚變成龍。
在皇權(quán)社會中,合法的脫胎換骨只有科舉取士這一途了。鯉魚跳龍門與望子成龍的傳說有著悠久的歷史記載?!短綇V記》引《三秦記》載:“龍門山在河?xùn)|界,禹鑿山斷門,闊一里余,黃河自中流下,兩岸不通軍馬,每暮春之際,有黃鯉魚逆流而上,得者便化為龍。又林登云:龍門之下,每歲季春有黃鯉魚,自海及諸川爭來赴之。一歲中,登龍門者,不過七十二。初登龍門,即有云雨隨之,天火自后燒其尾,乃化為龍矣。”正是這些豐富而傳神的傳說,使“鯉魚跳龍門”故事不僅廣傳民間,而且魚龍紋也成為唐及以后重要的雕刻紋。另外,這一傳說與科舉取士有著一樣的人生境界,所以,科舉考場也有龍門之謂了。李白的《贈崔侍卿》詩云:“黃河三尺鯉,本在孟津居。點額不成龍,歸來伴凡魚?!睕]有考中也就成不了龍,只有與凡魚在一起度時光了。
關(guān)于鯉魚躍龍門的傳說故事很多,幾乎各地都有。這里有一則陜西的民間傳說。
禹王要挑選能躍上龍門的風(fēng)流毓秀之才管護龍門,東海的金背鯉魚、白肚鯉魚及灰眼鯉魚聽說之后,便成群結(jié)隊沿黃河逆流而上?;已埘庺~各自為戰(zhàn),結(jié)果還沒望見龍門的影子,就被黃河中的泥沙打得暈頭轉(zhuǎn)向,只得順流而下,又游回黃海,正碰上張著大口的魚鱉海怪,全部成了它們的盤中餐。金背鯉魚和白肚鯉魚則不然,它們擺成一字長蛇陣,輪流打前鋒,迎風(fēng)擊浪,日夜兼程,終于游到了龍門腳下。
金背鯉魚和白肚鯉魚把頭伸出水面,仰望龍門的神采,只見那神奇的龍門兩旁各有一根合抱粗的漢白玉柱。漢白玉柱上雕刻著活靈活現(xiàn)的石龍。龍身纏著玉柱盤旋而上,直到百丈柱頂。龍門中水浪滔天,銀亮的水珠飛濺到龍頭之上,恰成“二龍戲珠”的奇異彩圖。背景是藍(lán)天白云,映襯著龍門兩側(cè)的石刻對聯(lián) “長長長長長長長,朝朝朝朝朝朝朝”。景色簡直勝過那蓬萊仙境。
鯉魚們看過美景之后,就成群結(jié)隊地向禹王報名應(yīng)試。禹王高興地說:“魚龍本是同種生,躍上龍門便成龍。”鯉魚們一聽,個個精神抖擻,立即鼓鰓搖尾,使盡平生氣力向上躍去,沒想到剛跳出水面一丈多高,就跌了下來。但它們并不灰心喪氣,日夜苦練摔尾跳躍之功,直練了七七四十九天,一下能躍七七四十九丈高,但距離那百丈龍門還差得很遠(yuǎn)呢。大禹見鯉魚們肯苦練過硬功夫,就點化它們說:“好大一群魚!”金背鯉魚中有一條特別聰明,隨即明白了禹王話中玄機,對群魚說:“禹王說‘好大一群魚’,不是在啟發(fā)我們要群策群力躍上龍門嗎?”
鯉魚們心領(lǐng)神會,用尾猛擊水面,只聽“膘膘”的擊水聲接連不斷,一躍七七四十九丈多高,在半空中一條為一條墊身,喘口氣又是一躍七七四十九丈高。只差兩丈了,禹王用手扇過一陣清風(fēng),眾魚借風(fēng)魚躍而過它們?nèi)找瓜蛲凝堥T。
河北秦皇島的“鯉魚躍龍門”的故事與上面的故事大不相同。
傳說祖山西麓有座花果山,山中有個水簾洞,洞旁懸著一掛瀑布。瀑水后面的灰色絕壁上,有一塊鯉魚打挺似的青石,它的頭部已沖出水面,尾部還在潭中,揚頭屈背,看那樣子好像要逆著水流躍到瀑布頂上去,人們都叫它“鯉魚躍龍門”。
提起這一奇景,有一段美麗的傳說。古時候,這里峰奇水異,花繁果香,鶴來鹿往,獼猴成群,人們都叫它花果山。山中美景引動了天上七位仙女的思凡之心,她們常常駕著彩云到這里和小猴習(xí)文練武,賞花玩景。身乏體倦后,她們便躲進幽谷,跳到深潭里戲水。有一天,從洋河里竄來一條千年大鯉魚,它見七位仙女個個都體態(tài)輕盈,肌膚如雪,臉?biāo)栖饺?,指若竹筍,不覺涎水流下來好幾尺。它在仙女身邊竄來游去,起了調(diào)戲之意。仙女們看出了鯉魚精的不良居心,紛紛摘下玉鐲狠狠向鯉魚精投去。大姐投得最準(zhǔn),鯉魚精被砸穿右腮,疼痛難忍,化作一股黑氣向洋河下游飄去。七位仙女的興致全被鯉魚精攪散了,她們擦干身上的水珠,挽起頭上的青絲,穿上薄如蟬翼的紗衣,披上五彩繽紛的長帶,一齊飛到山坡上向舞槍弄棒的小猴們告別。七姐妹齊聲說:“剛才我們姐妹打傷了千年鯉魚精,它絕不會善罷甘休,一定會回來報復(fù),你們可千萬多加小心呀!”
幾年以后,鯉魚精養(yǎng)好傷再次逆著洋河竄進花果山,這次它決心報傷腮之仇。可是,游遍所有懸泉飛瀑、小溪深淵,也沒找到七位仙女的影子,就拿花果山的小猴來出氣。它請來魚鱉蝦蟹,興風(fēng)作浪,大有不淹沒花果山絕不收兵之勢。群猴這下可著了急,趕緊爬上山頂由一老猴主持商議對策。有的說:“我們的本領(lǐng)都不強,不如到西天取經(jīng)路上跟唐僧要回師傅美猴王,他老人家一回來,就是一百個、一千個鯉魚精我們也不怕它?!庇械恼f:“西天萬水千山,路途遙遙,尋找?guī)煾稻拖翊蠛漆?。即使找到了也是遠(yuǎn)水解不了近渴,還是想別的辦法為妙?!鄙套h來商議去,也沒議出一個好辦法。眼看大水漫到了山腰,要是漫上山頂,眾猴都得去喂魚。
正在它們火急火燎之際,一個中年猴子說:“當(dāng)年師傅不是從水簾洞旁的溪水里,鉆進東海龍宮取來如意金箍棒嗎?我們何不從這條水路進去請東海龍王!”群猴覺得有理,老猴就派一個聰明伶俐、能言善辯的小猴沿著美猴王走過的路去東海求援,這個小猴也像當(dāng)年美猴王那樣,使了一個閉水法,念著美猴王以前教過的口訣,“嗖”的一聲鉆入碧波之中。它分開水路,進入東海,約摸走了半個時辰,突然,一個巡海夜叉擋住小猴問道:“那推水來的是哪路神仙?說個明白,我好通報?!毙『锎鸬溃骸拔沂菛|圣神州花果山來的使者,怎么連鄰居都不認(rèn)識啦?”巡海夜叉急轉(zhuǎn)水晶宮傳報:“花果山使者求見大王!”東海龍王說:“請它進來!”
小猴隨巡海夜叉走進水晶宮,只見這里白玉為柱,水晶為簾,青玉鋪地,珊瑚做案,富麗無比,在世上是絕對找不到的。小猴正看得出神,只聽龍王問道:“你來水晶宮有什么要緊事?”小猴這才急忙上前施禮,然后把花果山被淹的事從頭到尾說了一遍,最后請求龍王看在鄰居的分上,親自帶兵相救。龍王從小猴嘴里得知美猴王隨唐僧去西天取經(jīng),心里沒有任何顧忌,就發(fā)怒道:“你師傅借我的天河定底神針鐵至今沒還,這次又得寸進尺,想叫寡人領(lǐng)兵出征?”小猴說:“大王,水簾洞通著東海,花果山一旦有失,你的東海龍官恐怕也要歸鯉魚精了?!饼埻跽f:“水簾洞雖然通著東海,但那條水路一夫當(dāng)關(guān),萬夫莫開,我只要派一只蝦兵把守,縱有千軍萬馬也休想進來?!毙『镆婇_門直說龍王并不買賬,就眨了眨滿是細(xì)毛的紅眼皮,另換了一個招數(shù)。他拱手向龍王告辭,轉(zhuǎn)過身來擺出要往回走的架勢,邊走邊嘀咕:“既然龍王不肯領(lǐng)兵相救,我只好去西天路上找回師傅美猴王嘍!”
龍王一聽要找回美猴王,不禁想起美猴王當(dāng)年大鬧水晶宮的往事,頓時嚇得臉色蒼白,細(xì)汗直冒。他心想,要是美猴王回來,打敗鯉魚精以后,非得找寡人來算賬不可。別的還好說,他手中的如意金箍棒可不是好惹的,玉皇大帝都拿他沒辦法,何況我小小龍王?于是,龍王急忙叫住小猴,賠著笑臉說:“寡人剛才是跟你開玩笑,常言說‘遠(yuǎn)親不如近鄰’、‘唇亡則齒寒’,我哪有不出兵之理!”說完,就披掛起來,點起蝦兵蟹將、魚督鱉帥,順著水路直奔花果山而來。
鯉魚精見小猴請來了東海龍王,料知戰(zhàn)它不過,便三十六計走為上策,鉆進水底石縫里藏了起來;龍王見大水快與山頂相平,便四處尋找鯉魚精,可是找遍各個浪峰濤谷也沒看到鯉魚精的影子。龍王游到下游,見一道紅色石壁把水截成平湖,當(dāng)即把鋒利的雙角插進石壁,使出全身力氣,狠勁往起一豁,只聽“轟”的一聲,一道火光沖天而起,頓時石壁崩裂,碎石橫飛,豁出了一條石幫石底的河道來,水嘩嘩嘩地瀉了下去。這下,花果山和群猴保住了,但龍王卻因用力過猛而口噴鮮血暈了過去。
鯉魚精見龍王暈倒,禁不住高興起來。它想:如今東海無主,我何不趁此機會入海稱王?于是,它箭一樣向水簾洞旁的飛瀑竄去,想乘亂鉆進通往東海的水路。石壁的轟隆聲傳到天庭,七位仙女知道花果山有事,就聞聲趕來,恰見鯉魚精要鉆到東海去,當(dāng)即在云端拔出金簪射向鯉魚精,“砰”的一聲,金簪把鯉魚精釘在了飛瀑后面的灰色絕壁上,只見它擺了幾下尾巴,扭了幾下身子,就再也不動了。鯉魚精馬上化作一塊青石。打那以后,人們都把這一奇景叫“鯉魚躍龍門”,把龍王豁出的水道叫“銅幫鐵底河”。
“龍鳳呈祥”和“乘龍快婿”
關(guān)于“龍鳳呈祥”,有這樣一則故事:
相傳唐堯治理天下,七十年后,要群臣舉薦一位才德兼?zhèn)涞娜藖斫犹孀约骸4藭r有人舉薦舜,唐堯便命四位老臣為特使,前往歷山,把舜請到朝中。經(jīng)過一番考察,唐堯?qū)λ吹钠返潞筒怕远己軡M意,就把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嫁與他為妻。又過了五年,唐堯把天下禪讓給舜,國號改為虞氏,這就是舜又稱虞舜的原因。
三年以后,天下大治,樂官夔譜成了《九招》之曲呈獻,虞舜大喜,會集百官,親自演奏。一招未畢,群星燦爛;二招方起,云霞迭興;三招而百鳥齊鳴;四招而百獸率舞……俟彈至九招時,只見金龍彩鳳騰云霧而來,翻飛彩翼,回環(huán)逶迤。舜忙向老臣蒼舒請教。蒼舒興奮地說:“這是龍鳳呈祥呀!龍至則風(fēng)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鳳來則國家安寧,萬民有褐?!北娙丝裣?,向虞舜唱起了頌歌:“日月光華,燦爛星辰,龍鳳呈祥,弘于一人……”從那以后,龍鳳呈祥變成了歌頌國泰民安的同義語了。
成語“乘龍快婿”,多指才貌雙全的女婿,也用來作為對女婿的美稱。關(guān)于這個成語,也有一個典故。
春秋時代時的秦穆公有位愛女,小名弄玉,聰明無比,秦穆公視之為掌上明珠。弄玉公主長到十幾歲,姿容無雙,聰穎絕倫,但性情孤僻,尤其厭惡宮里煩瑣的禮儀,經(jīng)常一個人待在深宮里品笛吹笙。秦穆公見她這么喜歡笙,命名匠把一塊美玉雕成碧玉笙送給她。公主自從得了碧玉笙,練習(xí)吹笙的時間更長,技藝也更加精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