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0.人無完人:俞敏洪的“阿喀琉斯之踵”(1)

與世界對話 作者:郭亮


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俞敏洪不是神,當然也有缺陷。每個人都不可能是完美的,但這并不是壞事。壞事在于不肯承認這種缺陷,也不愿意去彌補。

那些勇于面對自己的缺陷,且發(fā)自內(nèi)心地奮力填補缺陷的人,獲得的上升空間非比尋常。

身體健全的人,一生都無法體會海倫·凱勒在《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里表達的那種熱望,但誰又能說海倫·凱勒是個不健全的人呢?

奧運會結(jié)束以后,緊接著的是殘奧會。殘奧會的觀眾不多,但運動員卻不少。他們當中,每個人的故事都足以令人淚流,但你若僅有憐憫,就是對他們最大的不敬。殘疾人當然知道自己的缺陷,能站到比賽場上的,幾乎都有曲折的故事。故事的最大啟迪不在于悲情,而在于生命力。人無完人。即便是半人半神的阿喀琉斯,也有自己的缺陷。在特洛伊戰(zhàn)爭中,這位不可戰(zhàn)勝的英雄轟然倒地。

其實每個人都是如此,再怎樣聰明能干的人,都會有不足之處。每個人都要尋找自己身上的“阿喀琉斯之踵”,然后彌補它,或者遮蓋它,使它不被發(fā)現(xiàn),才不會被傷害。

高考落榜、出國被拒簽、被北大處分……俞敏洪經(jīng)歷了對大多數(shù)人來說難以承受的苦痛和絕望。艱難地走過了這一切之后,成功給俞敏洪罩上了一層華美的光環(huán)。經(jīng)過苦難的洗禮,他的人生注定豐富而光彩照人。

然而,正如阿喀琉斯那只沒有被浸入冥河的腳跟一樣,俞敏洪也有自己的缺陷。他坦然——一個對自己有著深刻了解和明確定位的人,從來都為因自己的缺陷可能面臨的遭遇做好了足夠的準備。

俞敏洪自稱性格軟弱。他從小生長在一個由女強人主導(dǎo)的家庭中,面對母親的強勢和情緒化,俞敏洪從來都是溫順的,很少有自己的主見,縱使有,也很難付諸實踐。俞敏洪的一生,很多時候作出的關(guān)鍵性決定,都是被逼的。

如果不是同學們都出國了,被老婆罵成“窩囊廢”,俞敏洪也不會關(guān)在房間里背《朗文英漢詞典》,愣是把TOEFL給過了;如果不是被通報批評,俞敏洪也不會硬著頭皮辭掉北大英語講師這個“鐵飯碗”;如果不是新東方高層和小股東的壓力,俞敏洪或許還在新東方“諸侯割據(jù)”的氛圍里樂呵呵地當著校長,而不會在新東方內(nèi)部建立起現(xiàn)代企業(yè)制度;如果不是普華永道的推動和各方的催促,俞敏洪或許還在上市問題上猶猶豫豫……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