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渴望擁有財富,但并非人人都懂得如何創(chuàng)造財富。
在那些真正擁有財富的人看來,創(chuàng)造財富其實是一件很簡單的事。
1962年,巴菲特曾講過這樣一個與財富有關(guān)的故事:西班牙女王伊莎貝拉一世曾三次資助哥倫布的航海事業(yè)。通過不確切的估計,伊莎貝爾提供了約3萬美元的資助。從最后一次資助(1502年)算起,到今年共計460年時間里,如果以4%的復(fù)利進行投資,那么將有2萬多億美元;這筆錢如果累積到現(xiàn)在的話,將是12萬億美元。
根據(jù)這個故事,我們可以做一個假設(shè):假定一個剛出校門的年輕人,他在開銷之余每年都能夠有1.4萬元的余錢進行投資,而投資每年可以獲得20%的收益,假定他40年后退休,那么他退休后將有多少財富?——1.028億!
這個故事和假設(shè)說明了一條最樸素的生財之“道”:
財富=f(初始財富,時間,復(fù)利)
對于這樣一個函數(shù)關(guān)系,我們可以做如下的解讀:
時間,是一個衡量。任何人都無法改變,所能改變的只是對時間的利用效率;
收益率,既可以是復(fù)利,也可以是投資收益率等,是撬動財富的一根杠桿,反映的是財富的增長速度,取決于每個人運用財富的能力;
初始財富,即第一桶金。
一般理解第一桶金為原始資本,這不能不說是一種誤解,至少是一種片面的理解。通常意義上的第一桶金最多相當于老子所說的“一”。因為,面對這樣一個命題,我們有理由追問:第一桶金來源于什么?就像老子通過追問宇宙的起源得出“道”這樣一個概念一樣。在我們追尋巴菲特的創(chuàng)富軌跡的過程中,也有必要對巴菲特的財富之“道”進行尋根溯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