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孩子命令過多,忽視與孩子溝通
曉芳上初中二年級,這次考試沒有考好,正在和爸爸鬧別扭。
一天吃完晚飯后,曉芳放下飯碗拎著包就要往外走。
“吃完飯就走,也不幫助媽媽收拾收拾?!卑职直緛砭蛯λ龑W習不爭氣又愛和同學外出閑逛窩了一肚子氣,再加上曉芳不以為意的態(tài)度,實在憋不住了。
“干嗎這么大的火氣?”曉芳有些不耐煩。
“你以為這家是你的旅館、飯店,你媽工作了一天,回來還要做飯、洗碗。你呢?家里的活兒一點不干不說,學習也不用功。”
“還不就是這次考試考得不好嗎?也不能因為考得不好,就不讓我出去了?!?/p>
“既然知道考得不好,為什么不在家待著看看書,還要到外邊瞎溜達?”爸爸說話口氣越來越重。
曉芳也不示弱,“誰瞎溜達?”她頂了一句。
“說你還沒說完呢,你犟什么?再犟就不讓你出門!”
曉芳的牛脾氣也上來了:“我和朋友約好了,必須要走!”
“你今天要是出門,就不要回來了!”爸爸的話音未落,曉芳已經(jīng)“砰”地把門摔上,揚長而去,根本就不答理爸爸。
通過看上面的故事,我們知道:爭吵只是解一時之氣,不但解決不了問題,反而會激化矛盾。曉芳的爸爸對孩子的教育沒有達到應(yīng)有的效果,是失敗的。他非但沒能阻止曉芳外出,反而使父女之間的矛盾更深。有些家長可能會問,是不是為了避免和孩子爭吵就不得不放任其自流?當然不是。孩子有了問題我們必須管,但管的時間、場合和方式很重要,要管就要管出效果。
(1)應(yīng)當簡明扼要告訴曉芳自己的擔心,并專門找時間和女兒交換自己的看法。比如可以說:“曉芳,我對你上次的考試成績非常不滿意。你晚上有空嗎?我打算和你好好聊聊?!?/p>
(2)不應(yīng)當在氣頭上說些“賭氣”的話,這樣既傷了孩子的心,還給了孩子任性的借口。曉芳爸爸這樣的做法效果不好,主要原因是家長尚未作好充分的考慮,在氣頭上不能客觀地考慮問題,容易說過激的話。
(3)如果從關(guān)心的角度心平氣和地和曉芳談,她肯定不會跟老爸頂嘴并奪門而去。比如:“曉芳,今天的作業(yè)完成了嗎?如果和朋友約好出門,要多加小心,不要玩得太晚,讓爸媽擔心?!?
孩子逆反期到來,未能及時引導(dǎo)
李明是一個14 歲的男孩。他從小就是個十分乖巧的孩子,但他最近的行為卻讓媽媽非常頭疼。不知為什么,李明突然變得不聽話了。
媽媽讓他做家務(wù),他不干;媽媽讓他做作業(yè),他卻偏去看電視;媽媽不讓他跟壞孩子玩,他偏天天跟他們泡在一起;媽媽不讓他上網(wǎng)吧,他卻跟同學逃學去游戲廳。他的成績也一落千丈,由原來的全班前五名落到了倒數(shù)第三名。
媽媽實在對李明沒辦法了,而爸爸呢,就會板著臉批評李明。
但隨著批評的增多,李明的逆反情緒也開始升級了,開始公然對抗爸爸。他不讓爸爸進他的房間,不許爸爸動他的東西,而且脾氣變得暴躁,動不動就發(fā)火、罵人、毀物。一天,他用舊報紙在廁所里點火,媽媽勸止他,他就和媽媽大吵起來,并揚言要改名、單立戶口、自己獨立生活。
處于“逆反期”的青少年,通常對父母有明顯的“對抗”心理,即你越是要求他這樣,他偏不這樣。這種情形最容易引起父母的惱火。
而父母越是惱火,越對他訓斥,越會增加他的反感,直接影響到與父母之間的正常關(guān)系,甚至將叛逆性格發(fā)展到極端,導(dǎo)致人格和行為的不健康。近年來,社會上屢次發(fā)生的青少年逆反期殺親案、出走現(xiàn)象、自殺事件無不說明,如果在這一特定時期引導(dǎo)不當將會發(fā)生非常慘痛的后果。所以,在逆反期,家長對孩子的教育要以疏導(dǎo)為主。下面是教育專家給家長的建議:
(1)要正確對待孩子的逆反心理。
孩子逆反時,不要與孩子發(fā)生正面沖突,要注意保護孩子的自尊心,采取以柔克剛的教育和引導(dǎo)方式。平時在家中要創(chuàng)造和諧、溫馨的環(huán)境,在飯桌上或其他閑暇時間家庭成員之間就像與要好的同事、朋友在一起一樣能暢所欲言,這樣你才能走進孩子的內(nèi)心世界,在恰當?shù)臅r間、恰當?shù)沫h(huán)境和恰當?shù)姆諊薪o予孩子恰當?shù)囊龑?dǎo),進而幫助孩子解決青春期的煩惱。
(2)多與孩子心平氣和地交流。
只有走進孩子的內(nèi)心,對孩子給予相應(yīng)的理解、尊重、支持和信任,才能調(diào)動和激發(fā)孩子的積極情緒,進而化解孩子的逆反心理。所以,我們在與孩子交談時,千萬不要著急,不要強迫孩子,要讓孩子將自己的想法說出來。當聽到孩子的想法后,父母要適時地給孩子講一講自己受過什么樣的苦,遇過什么樣的困難,是怎么扛過來、挺過來,甚至熬過來的,以積極的心理和行為給予孩子理解、尊重、支持和信任,讓孩子以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投入到學習和生活之中去。
(3)要幫助和鼓勵孩子進行換位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家長難免和孩子發(fā)生矛盾,這些矛盾沖突也易引發(fā)傷心、氣憤等不良情緒,若不及時消除,就會導(dǎo)致孩子的抵觸心理,甚至激化雙方的關(guān)系。面對這種情況,最理智的辦法就是幫助和鼓勵孩子進行心理換位——假設(shè)你是爸爸,我是孩子,我現(xiàn)在對你這樣,你會怎樣處理呢?這樣一來,孩子就會置身于父母的立場去思考、去感受,就會發(fā)現(xiàn)父母的難處,就會逐漸理解父母。
(4)認真傾聽孩子的心聲,分析他們感受和需求。
當孩子向你談他感興趣的問題時,要集中精力聽,不要似聽非聽,或者一面做事一面聽,如果正在做十分緊急的事,不妨跟孩子打個招呼,以便孩子能諒解。即使一開始就不同意孩子的意見,也要耐心聽完,充分了解他們的看法,分析孩子背后的感受和需求,并充分考慮,然后用朋友式的商量口吻,語氣平和地與孩子交換意見和看法。不要只是嘮叨說教而不考慮孩子的心理需求。
(5)在不違反原則的情況下放手讓孩子去做事情。
對孩子做的事,不要每件都去指手畫腳,許多事可以放手讓他們?nèi)オ毩⑼瓿?。父母要做的就是?jīng)常關(guān)心他們,給他們出主意,提供信息資源。事實上,在孩子的心靈深處并不能完全擺脫對父母的依賴,只是依賴的方式和程度與過去相比有所改變。童年時,對父母的依賴更多的是在情感和生活上,當父母告訴自己該怎么做人做事時,他非常順從,也樂意聽。而進入青春期后,孩子覺得自己長大了,是個“小大人”了,可以自己做主了。這時候,父母再像以前那樣告訴他們遇事該怎么辦時,他們就會表現(xiàn)得不耐煩,甚至出現(xiàn)逆反心理。他們需要的是父母尊重他們,理解他們,信任他們,支持他們。
(6)對孩子所做的任何事要盡可能寬容。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青少年時期是最容易犯錯誤的時期,要盡量指導(dǎo)孩子少犯錯誤,但不能一味地要求孩子不犯錯誤。如果要求過高,就容易讓孩子逆反。即使是家長一次偶然的過火行為,也容易在孩子感情上留下長期的傷痕。家長在批評孩子時,要給孩子解釋的機會,鼓勵孩子說出改進意見,同孩子一起分析每種方法的利弊,讓孩子自己作出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