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的贛南行政專員是劉某,他被地方團隊的軍官,用手槍指著胸口,要他乖乖聽話的。這些軍官卻正是那位劉甲第的爪牙。反正天大地大,除了蔣委員長,就是我大,熊式輝又有什么辦法呢?于是,就讓這位公子去試試看吧!這樣,他的新兵訓練處,就由臨川移到贛州去了。那時,南昌也正受著日軍的威脅,在紛紛遷避中。
到了贛南,我們就會明白,這原來是浙江人的世界。明朝武宗年間(16世紀初),浙東馀姚大儒王陽明,就在贛南建立他的武力(平漳寇,平橫水、桶岡諸寇,平宸濠之亂)文事(鄉(xiāng)治、教育),贛州人所說的官話,既不像南昌音系,也不是臨川音系(沿贛江南上的客家話,贛南各城市均屬之),可以算是純粹的杭州音系;那是王陽明及其弟子,以教育的力量播起種來的。王氏的鄉(xiāng)治力量,遠及崇義、上猶的山僻地區(qū);四五百年后的贛南人,說起了王陽明,正如四川人的敬禮諸葛武侯,奉之為神明。
經國也是浙東人,忽然奉命來主持贛南政務,精神上,不期而與王陽明相會,隱然以發(fā)揚光大王氏的文治武功為己任。一般人,不大明白他的抱負,有的說他有如民間傳說的包青天,有的說他要在贛南實行共產社會。其實都不是,他只想做一個現代的王陽明,播下現代的種子,就是了。他初到贛州,還是擔任新兵督練處的工作。那時的贛南環(huán)境,也和王陽明當年的情況相去不遠的。
從贛州經過南康、大庾通過南雄這條干線的實際統(tǒng)治者,也屬于廣東軍人。依附這些軍人霸占地方的豪紳,各自樹立門戶,劃地而峙,有時彼此爭霸,有時彼此合作。干線之外,那就是土豪的世界,有的一村一鎮(zhèn),有的連著許多村落。大都有幾十枝槍,一兩門炮,也有幾挺機槍。散落在各邊區(qū)的山城間(而以贛、粵邊區(qū)為尤多),也有部分共產黨,雖然一部分已經到新四軍去歸隊。暗伏下來的,并不很少。說起來,這是一團亂糟糟的麻繩。
熊式輝就把這團亂麻交給“太子”手里,看他怎么去料理。他當然樂得坐觀成敗,反正這是江西的化外地區(qū),弄得成的話,也是他的光榮,可以賣好于上頭;弄不成的話,再壞也不過是這么一回事。這時,“太子”年富力強,胸中一腔熱火,初生的犢不怕虎,他就一肩擔當下來。王陽明的艱困經歷,鼓勵了他,他覺得盤根錯節(jié),正足以顯出他的本領!新贛南這一幕轟轟烈烈的獨幕劇,就此上演了。
平心而論,那一時期,這位氣吞牛斗的青年,他把什么事都往好的方面去搞的。他跟那些新兵同甘共苦,穿著同樣的軍服。有一天,一位推著磚瓦的老頭子,正把小車往橋上推,橋級很陡,推了半天,推不上去。他連忙趕過去,替他推上了橋,還替他拉了一陣索繩子。那老頭感謝了他,不知道這位替他拉車,卻是當今的“太子”呢?這一類近于神話式的傳說,逐漸增多起來,可惜都和事實是不相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