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守望歷史(6)

水源地 作者:林建華


禹的預言很準,夏、商兩代末君,都因沉湎于酒而亡國。鑒于此,周朝發(fā)布了中國最早的禁酒令《酒誥》,其中規(guī)定:王公諸侯不準非禮飲酒,只有祭祀時方能飲酒;民眾聚飲,押解京城處以死刑;不照禁令行事執(zhí)法者,同樣治以死罪。為隨時提醒人們禁酒,承置酒器的幾案被名曰“酒禁”。

墓中的銅禁極為精美,其器身以粗細不同的銅梗支撐,器身布滿多層鏤空云紋,十二只龍形神獸攀緣于禁的四周,另十二只蹲于禁下為足,這是我國迄今發(fā)現(xiàn)用失蠟法鑄造的最早的銅器,其工藝精湛復雜,令人嘆為觀止。我國此前總共只出土過兩件銅禁,1926年陜西寶雞斗雞臺出土一件西周銅禁被完好地保存在天津博物館,為國家一級文物,一件被美國掠走,收藏在紐約市博物館。這兩件都屬于西周初年器。下寺二號墓發(fā)現(xiàn)的這個銅禁在國內屬于第三件,這個銅禁的造型和鑄造技術較之天津和美國的那兩個要精美得多,屬于國寶級文物。銅禁的發(fā)現(xiàn)令在場的考古人員喜不自禁。這座銅禁重達160多公斤,很可能是由于體積過大和自身太重,才躲過了盜墓賊之手。然而,欣喜接踵而來,接下來出土的是編鐘。

編鐘是指依其音律變化規(guī)律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成組的鐘。鐘本身依其形狀分為甬鐘、紐鐘。最早的形態(tài)為甬鐘,甬鐘的鐘身呈合瓦形,鐘體截面為橢圓的扁圓形,因鐘的頂端有一長長的懸柄稱“甬”而得名。《詩經·周南》中有:“窈窕淑女,鐘鼓樂之?!闭f的就是一群體態(tài)窈窕婀娜的女子在鐘鼓的伴奏下,載歌載舞的歡快情景。鐘也是身份地位的象征,所謂“鐘鳴鼎食之家”。

二號墓懸掛編鐘的木制鐘架早已腐朽坍塌,幾十個大小甬鐘橫七豎八地躺在墓室的淤泥中。李玉山說:“看到這組編鐘,我的心頓時狂跳起來,這說明,這個墓的墓主人起碼是王侯以上的貴族?!?/p>

周王朝初期實行的是“封諸侯,建同姓”的政策,將周王朝宗室貴族分封到各地,建立西周的屬國。《左傳》:“國之大事,在祀與戎?!惫湃嗽诩漓霑r的各項活動都按照一定的規(guī)程進行,這套規(guī)程就是禮。西周初年,為強化統(tǒng)治,經過周公姬旦的改造,將禮從宗教的制度轉換成了基本的社會典章制度,這便是歷史上著名的周公“制禮作樂”。據(jù)《儀禮》記載,禮的內容有十七項,以禮對貴族的身份、權利、行為規(guī)范進行約束。以后,十七項禮被歸并為吉禮、兇禮、賓禮、軍禮、嘉禮共五禮,唐代以后,這五禮一直沿用下來。祭祀時載歌載舞,將“頌神娛神”的愿望“送達天聽”,這就是樂。經過周公姬旦的改造,樂成了配合禮的一套程式。禮和樂相輔相成,構成了當時的社會典章制度。以“禮”來區(qū)分宗法遠近等級秩序,同時又以“樂”來和同共融“禮”的等級秩序,兩者相輔相成。在統(tǒng)治階級內部所設定的等級具體表現(xiàn)為“天子八佾,諸公六,諸侯四”。古代舞隊的行列,八人一行,叫一佾。按周禮,天子的舞隊用八佾(即六十四人),諸公六佾,諸侯四佾,士二佾。階層不同,使用舞隊人數(shù)也不同。此外,為舞隊伴奏的編鐘的多少也有嚴格規(guī)定,超過了規(guī)定謂之“僭越”,按照制度是要治罪的。但春秋末年,周朝國力式微,周天子權威也日漸淪喪,各諸侯國君自行其是,明目張膽地違反禮樂制度的規(guī)定,孔子為此感嘆“禮崩樂壞”、“大道不行”。

經過清理,二號墓出土的編鐘共26件,其中最大的一件通高120.4厘米,重160.5公斤。最小的一件通高23.35厘米,重2.5公斤。遺憾的是,由于高達2米多的鐘架的坍塌,懸掛的編鐘墜落到地面,最重的編鐘砸到下面的鼎上,鐘柄被折斷,經過稱重,僅這個折斷的鐘柄就重68公斤。

1978年6月28日,隨州擂鼓墩出土的曾侯乙編鐘以64件的規(guī)模創(chuàng)造了出土編鐘的中國之最,從數(shù)量和規(guī)??矗滤露柍钩鐾恋木庣姅?shù)量只能屈居中國第二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