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守望歷史(3)

水源地 作者:林建華


韓、魏配合秦軍乘楚國國內空虛,攻占楚地鄧(今河南鄧縣與湖北襄樊北之地)。喪師失地的楚懷王被迫割丹陽、漢中兩地向秦求和?!妒酚洝こ兰摇罚?/p>

(懷王)十七年春,與秦戰(zhàn)于丹陽,秦大敗我軍,斬甲士八萬,虜我大將軍屈丐、裨將軍逢侯丑等七十余人,遂取漢中之郡。

《史記·秦本紀》、《史記·韓世家》、《史記·張儀列傳》、《史記·樗里子甘茂列傳》、《史記·屈原賈生列傳》和《戰(zhàn)國策》、馬王堆漢墓出土的《戰(zhàn)國縱橫家書》都記載了秦取楚漢中這件事,這次秦取楚漢中的丹陽之戰(zhàn),就在今日的丹江口水庫淹沒之地。

著名愛國詩人屈原對楚懷王的昏庸誤國之策極為憤怒,為這次戰(zhàn)死的將士寫下著名的祭歌《國殤》,表示了自己對忠勇將士的深深敬意:

操吳戈兮披犀甲,車錯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敵若云,矢交墜兮士爭先。

凌余陣兮躐余行,左驂殪兮右刃傷。

霾兩輪兮縶四馬,援玉枹兮擊鳴鼓。

天時懟兮威靈怒,嚴殺盡兮棄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遠。

帶長劍兮挾秦弓,首身離兮心不懲。

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

1991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淅川白崗嶺上,發(fā)現(xiàn)了75座很特別的墓葬,這些墓的主人身邊沒有什么陪葬物,但幾乎清一色地攜帶著各式兵器,其中5座墓的主人身邊都有鋒利的銅劍陪葬。這么多墓葬在1500米長的崗脊上一字形排開,如同士兵列隊,墓主人頭部全都朝著楚國古都丹陽。經(jīng)考證,這里埋葬的就是秦楚丹陽之戰(zhàn)中犧牲的楚國將士。這些將士們活著時為楚國而搏殺,死后魂魄不散,為表示對楚國的忠誠,他們的頭顱全部朝向楚國的都城丹陽。

值得關注的是關于秦取楚“漢中”的記載,它牽出一樁歷史公案,即楚漢中在哪里,它是不是今日陜西之漢中?據(jù)張港《172個被誤讀的史事真相》的考證:

戰(zhàn)國時代的漢中,并不是今天的陜西漢中,戰(zhàn)國漢中的位置應該是現(xiàn)在湖北西北部鄖陽地區(qū)、陜西西南部安康地區(qū),與今天的漢中完全無涉。戰(zhàn)國時代的漢中是一個很重要的地方,是秦楚兩個大國的接觸點,是政治軍事的斗爭焦點;漢中還是楚人的發(fā)祥地。確定戰(zhàn)國時代楚國漢中的正確位置對于戰(zhàn)國史研究是有重要意義的。

楚國最強大時,曾經(jīng)攻取了其西北的許多小國,但是勢力并沒有達到漢水上游,即現(xiàn)在的漢中。楚曾筑方城以為西北部邊防,方城的位置在今河南南陽一帶,大致是沿伏牛山西行而南下的圍繞南陽盆地的一個半環(huán)狀的長城。秦楚兩個大國之間本來有一個庸國作為緩沖,庸國的位置一般認為是在現(xiàn)在的湖北竹山一帶?!蹲髠鳌份d,魯文公十六年(公元前611年)“楚人、秦人、巴人滅庸”,湖北西北的竹山縣一帶,成為兩個大國直接交鋒的地區(qū)。在湖北竹溪縣發(fā)現(xiàn)一段楚長城遺址,長城東起湖北竹溪西至陜西旬陽,綿延70多公里,其走向大致與現(xiàn)在湖北、陜西兩省省界相合。楚國的西北界就應該是在這里。楚的力量不可能達到現(xiàn)在的漢中。

《史記·楚世家》載,丹陽戰(zhàn)后一年,“秦使使約復與楚親,分漢中之半以和楚”。如果說這個漢中就是現(xiàn)在的漢中,那漢中豈不成了楚國的一塊飛地。

《史記·張儀列傳》:“楚嘗與秦構難,戰(zhàn)于漢中,楚人不勝,列侯執(zhí)珪死者七十余人,遂亡漢中?!边@次戰(zhàn)爭就是丹陽之戰(zhàn),不言戰(zhàn)于丹陽,言戰(zhàn)于漢中,可見,漢中與丹陽實為一地。漢中包括范圍較廣,丹陽為漢中的一個城邑,因此可以稱漢中,也可以稱丹陽。《史記·楚世家》:“當周成王之時,舉文武勤勞之后嗣,而封熊繹于楚蠻,封以子男之畝,姓羋氏,居丹陽?!边@漢中就是丹陽所在地,是楚人的發(fā)祥地。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