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故土難離(2)

水源地 作者:林建華


李官橋是淅川縣著名的四大古鎮(zhèn)之一,明朝年間,為防止匪盜,當(dāng)?shù)馗缓篱_始建造城墻,到丹江水庫修建前,李官橋鎮(zhèn)已建有周長10余華里的城墻,城墻頂寬3米,圍城建有5座門樓,門樓與門樓之間建有碉堡。碉堡為三層結(jié)構(gòu),每層配有鐵鑄大炮。城內(nèi)有中心廣場一座,圍繞廣場有縱橫街道7條,酒坊、醋坊、油坊、面坊、豆腐坊、染坊、絲坊、蠟坊、香坊、中藥坊各種作坊坊坊相連;飯鋪、茶館、旅店、騾馬店、鐵匠鋪、篾匠鋪、日雜鋪鋪鋪相通。錢行、布行、鹽行、糧行、牛羊行、竹木行、山貨行行行不缺。賣菜的、賣肉的、修腳的、理發(fā)的、說書的、賣唱的應(yīng)有盡有??箲?zhàn)時期,這里的卷煙廠就有7家,香煙遠銷到西安、武漢、上海等地。鎮(zhèn)子里有大商號七八家。由于往來商賈富豪的需要,早在1930年,這里就建有長途電報電話局。淅川縣城的人得有閑暇,也要邀上三五個朋友來到李官橋,或是到茶館小坐,或是到酒館小酌,好不自在。李官橋當(dāng)年比淅川縣城還繁華,號稱中州小漢口,李官橋是淅川人提起來便得意的古鎮(zhèn),是上蒼賜給淅川人的一塊風(fēng)水寶地。

張老漢經(jīng)常挑一擔(dān)糧食到鎮(zhèn)里換回一些油鹽布匹,給孫子買上幾顆糖,偶爾也到酒館里沽上一壺老黃酒,邊走邊來上一口。路上走累了,隨便靠在丹江堤邊的大樹下,點上一鍋旱煙,美美地吸上一口,瞇上眼睛,看著地里沉甸甸的麥穗在微風(fēng)中搖擺,太陽西斜之時,再心滿意足地回家。對張老漢而言,守著肥沃的土地,期待著豐收的莊稼,看著繞膝的兒孫,這是他人生中最大的快樂。張老漢就這樣一天又一天地過著平靜而愜意的生活,但這個日子卻被打斷了。

近些日子來,張老漢心情壞透了。前些天,社里干部說要煉鋼鐵,家家戶戶都要派勞力,自己的兩個兒子、兒媳婦一去就幾個月不見面,留下自己和老太婆在家?guī)O子,還要下地干活。后來又說要到丹江口去修水庫,他們又挑起擔(dān)子走了。不久前,兒子托人帶下話來,說媳婦在修水庫時,住的草棚子燃了,媳婦沒逃脫被燒死了??粗暧椎膶O子,張老漢傷心得幾個晚上都沒睡著,老太婆天天在家躲著哭。好好的一個人,怎么說死就死了呢?孩子沒了娘,往后的日子該怎么過呢?自己年紀大了,腿腳也不靈便了,地里的活也干不了了。村里幾乎家家都像他們家一樣,年輕力壯的全都出去修水庫了,這地里的糧食誰來收???這幾天村里到處傳著一個消息,說是丹江的水要淹上來,村里的人都要遷移走,張老漢簡直要愁死了,他打心眼里不相信,自己在江邊生活了大半輩子,也看到江水漲過幾次,但沒幾天就退下去了,這一次淹上來還不是要退的,怎么就嚷嚷著要我們遷移呢?看著沒了娘的孫子和整日淌淚的老太婆,我們往哪兒遷?我們走了,祖墳怎么辦?他幾乎天天站在丹江的河堤上發(fā)呆,這里要發(fā)大水,要淹沒我們的家,這是真的嗎?

早在丹江口水庫規(guī)劃時,移民就是內(nèi)容之一。1958年,周恩來在傳達中央“關(guān)于水利工作的指示”決定修建漢江丹江口水利樞紐工程時,強調(diào)的三件事情之一,就是妥善安置好移民。但在那個年代里,怎樣做才算是“妥善”呢?用今天的眼光來看,就是要讓搬遷群眾走得明白,走得安心,走得舒心,到了新的地方,住得順心,生活水平起碼不低于原來,這樣方能算“妥善”。具體而言,就是要讓群眾明白:自己為什么要走?到哪里去?去的地方與自己現(xiàn)在生活的地方有何異同?去了以后住什么房?種什么地?吃什么糧?那里的人民是否歡迎自己?到那里以后生活是否能適應(yīng)?自己現(xiàn)在的房屋怎么處置?現(xiàn)有的家產(chǎn)如何安置?祖上的墳塋怎么辦等等。要讓幾十萬人離開千百年居住的地方,當(dāng)然需要給人家一句明白話。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