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治水方略(3)

水源地 作者:林建華


通重鎮(zhèn)襄樊,通過一馬平川的江漢平原,在武漢匯入滾滾長江,漢口由是得名。

現(xiàn)代意義的公路鐵路出現(xiàn)以前,中國的交通主要依靠水運,漢江是長江流域進入陜西、四川的重要水路通道,丹江則是中國中部經(jīng)長江、漢水進入當(dāng)時中國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漢唐之都西安的重要水路通道。江南的糧食、布匹、絲綢、陶瓷、茶葉都是通過長江、漢江再到丹江這條水上通道,源源不斷地輸送到都城長安。直至20世紀(jì)初,漢江、丹江上仍然是白帆點點,舟楫繁忙,商賈云集,物流兩暢。

漢江有著兩副面孔,溫柔時,風(fēng)平浪靜,清波漣漣,江面上漁舟唱晚,其樂融融;有中國糧倉之稱的江漢平原,沃野千里,稻菽飄香,湖廣熟,天下足。漢江又是一條脾氣極為暴虐的河,翻臉時,狂風(fēng)呼嘯,惡浪滔天,平日的溫柔變得猙獰可怖。

漢江的中上游為秦巴山區(qū),集雨面積大,河道狹窄,上下游落差巨大,每逢暴雨,漢江上游大小數(shù)百條河流的雨水全部匯集到漢江,使得漢江水量猛增。山區(qū)河道狹窄,漢江上下游之間有幾百米的落差,如此多的水流快速匯集,使本來就水流湍急的漢江短時間內(nèi)形成洪峰,沿途不斷有支流的洪水匯入,更增添了洪峰的流量與流速。在兩岸山壁的夾持下,洪峰水頭高達數(shù)米,好似一堵水墻,直立前行,沖擊在山崖上,發(fā)出雷鳴般的轟響,激起的水霧如同輕柔的白紗將沿岸的山峰籠罩其中。

丹江口是秦嶺山區(qū)束縛漢江的最后一道關(guān)口,這里的江面只有百米左右寬,兩邊的山崖如同門扇一樣,緊緊地鎖住河道,由此出去,山勢陡降,江面開闊,再往下,就是一馬平川的平原。漢江洪峰接近丹江口時,由于丹江洪峰的匯入,氣勢更甚,狂暴的洪水吼聲震天,如同闖出囚籠的猛獸,狂放不羈,左沖右突,呼嘯而下,沖出丹江口后,洪峰脫離了秦嶺巴山的束縛,巨大的落差更增加了洪峰的勢能。下游江漢平原一馬平川,湖泊眾多,漢江堤防體系脆弱,根本無力抵擋滔天洪水。漢江洪峰一路摧枯拉朽,沖決阻擋前行的堤防,江漢平原頓成澤國,地處漢江口的武漢,大街小巷盡沒水中。千百年來,漢江只要發(fā)大水,下游必定成災(zāi)。從滿清王朝到國民黨舊政權(quán),內(nèi)憂外患,國力貧弱,當(dāng)局根本無力治理漢江堤防。史料記載,從1822年到1949年的128年間,漢江發(fā)洪水65次,平均兩年一次,沿岸堤防“三年兩潰,十年九災(zāi)”,“漢江水漲,堤防悉沉于淵,飄風(fēng)刮雨,長波巨浪,煙火漸絕,哀號相聞,沉溺死者,動以千數(shù),水面浮尸,累累不絕”,災(zāi)民“沿村乞討,鬻兒賣女,屢見不鮮”。

1935年7月,漢江上游連日暴雨,丹江口過境洪峰達到50000立方米/秒,7天時間過境水量達到128.8億立方米,滔天洪水傾瀉而下,狂暴的洪水連續(xù)沖破老河口、襄陽等下游城鎮(zhèn)后,闖入江漢平原,漢江堤防如同紙牌,瞬間瓦解,兩岸頓時一片汪洋。洪水淹沒耕地670萬畝,包括武漢在內(nèi)的16個縣市受災(zāi),8萬余人被洪水吞噬了生命,370萬人流離失所。漢江成了危害人民的害河。

“一條大河波浪寬,風(fēng)吹稻花香兩岸”,優(yōu)美的歌詞說明人類逐水而居的特點和對水的強烈依賴性,但生活在漢江中下游的人民每到夏秋雨季,便惶惶不可終日,不知漢江洪水會何時闖入家園。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