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王敏:從核心圖形到奧運獎章(2)

奧運中國 作者:張永恒


在奧運藝術研究中心,王敏在兩位工作人員的配合下,親自操作電腦,向記者展示了他們設計的“奧運色彩”,讓人驚嘆于色彩組合帶來的美,在專用色彩上,他們選擇了以下幾種:

中國紅:紅色的宮墻,紅色的燈籠,紅色的婚禮,紅色的春聯(lián)……紅色是北京的顏色,也是北京的象征。從古至今,北京的生活中充滿紅色的裝飾主題。紅色是激情和運動;紅色是喜慶與祥和;紅色是民俗與文化。因此紅色構成了北京奧運會的會徽顏色的主色。

琉璃黃:黃色的琉璃瓦,金秋的樹葉和豐收的農(nóng)田,是北京最亮麗的色彩?!傲鹆S”代表著北京獨特的自然景觀及人文與歷史的精彩和輝煌。黃色在中國的色彩文化中具有崇高的象征意義,將在奧運會專用色彩系統(tǒng)中扮演明亮與歡快的角色。

還有“長城灰”、“青花藍”、“國槐綠”等,以灰色為例,北京整體城市色彩以無彩色的灰色調(diào)構成,該色調(diào)一是能夠體現(xiàn)蜿蜒起伏的萬里長城和掩映在綠樹叢中的四合院民居;二是能襯托皇家“紅墻黃瓦”,從而將北京的歷史地位展示得更加突出、鮮明;三是使北京具有濃郁的現(xiàn)代感,灰色是北京奧運會色彩系統(tǒng)中獨具魅力的元素。

原來奧運會可以如此美麗。我不禁驚嘆起來。

  三、奧運獎章“金鑲玉”

當無數(shù)人猜測北京奧運會的獎牌上將雕刻“龍”還是“故宮”時,王敏所領導的獎牌設計團隊卻別出心裁地將“玉”這一特色材質(zhì)運用進來。“這個設計確實能讓人眼前一亮。關鍵是,它較之歷屆奧運會都不同。”王敏向我們回憶起此前的諸多設計方案:“團隊的許多預選作品都各有千秋。每個設計的風格也差別甚遠。最后敲定‘佩玉’方案,就是因為它前無古人的突破性。”

據(jù)透露,在獎牌設計過程中,王敏和他領導的設計團隊無不在“外國人如何才能領悟”、“如何最能體現(xiàn)中國文化”這些問題上苦苦推敲。王敏說,用本民族的自尊心與自信心去大膽地實踐,體驗前所未有的設計,是這次奧運獎牌之所以獲得各界認可的關鍵。

2006年10月,王敏作為獎牌設計的發(fā)言人向國際奧委會協(xié)調(diào)委員會做過陳述。他說:“在獎牌里嵌入玉是我們的首創(chuàng),我很擔心奧委會出于獎牌金屬識別性的考慮而拒絕方案。但出乎意料的是,奧委會成員對這個設計非常喜歡,都豎起了大拇指?!?/p>

“‘中國特色’不僅是表層文化元素的做秀。外國人看到一個大燈籠,或者一帖書法,并不能明白什么。民族的東西要讓別人認可,就要用對方能夠接受的語氣對中華文化精髓娓娓道來。一定要簡潔、要有強烈的時代感。” 隨后,與獎牌同時配發(fā)的證書還處于后期完善中,每樣材質(zhì)的敲定都是一次考驗。王敏透露,證書中用到的絹就取材于“絹錦名城”杭州。從中國極富歷史傳承特色的城市取材,這顯示了奧運獎牌的至高尊榮。

攻克了獎牌設計這個大難關,王敏所在的團隊還將面臨奧運官方海報、門票、指示系統(tǒng)等設計重任?!扒胺奖M管壓力重重,但是這個過程本身就是非常難得的鍛煉機會。這對我們而言是一舉多得的。”

  四、海歸設計師的人生故事

“2001年北京申奧時,我作為申奧團隊的一員去過莫斯科,主要負責申奧陳述中的多媒體資料設計。”王敏動情地與我們聊起他與奧運的一段淵源?!澳菚r我在美國,但是我已經(jīng)向奧申委有關負責人承諾,一旦申奧成功,我將回國工作,盡我能力為奧運會出謀劃策。”

原籍山東的王敏早年以優(yōu)異成績考入浙江美術學院,1983年留學德國,1986年考上耶魯大學藝術學院的研究生,成為自1949年后該學院的第一位來自中國大陸的研究生。王敏畢業(yè)后留校任教。早在2001年,王敏就與北京奧運會結下了不解之緣:作為北京申奧多媒體陳述報告的主要設計師,王敏為北京成功申奧貢獻了很多個不眠之夜與他的才華。

在海外,他深感中國的經(jīng)濟地位和文化地位不相匹配——外國人眼中的中華文化往往就是中餐;制造業(yè)中,“三來一補”產(chǎn)品的比例相當高;中國制造的產(chǎn)品,在形象設計、品牌宣傳等方面,與西方發(fā)達國家的距離還很大。但隨經(jīng)濟發(fā)展,他相信,中國自主生產(chǎn)的產(chǎn)品會增多,有關產(chǎn)品的創(chuàng)意宣傳要求勢必提高。

他的老同事薩姆納·斯通曾向中央美術學院院長潘公凱介紹說,王敏是一位極其難得的優(yōu)秀設計師。他的作品不僅具有簡捷、強烈的藝術效果,同時又有極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他把東西方美學思想熔為一爐,并通過現(xiàn)代科技良好地呈現(xiàn)出一種獨特的、跨文化的設計語言。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