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賀龍部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殺進宜昌。
18日,鄂西北軍統(tǒng)帥盧金山宣布下臺,所屬部隊向北伐軍投誠。
歷時10天的宜昌戰(zhàn)役勝利結(jié)束。
在此次戰(zhàn)役中,賀龍的部隊英勇頑強,猛打猛沖,以寡敵眾,以劣質(zhì)裝備打敗了裝備精良的敵人,共殲敵2000余人,俘敵數(shù)千人,繳獲步槍3000余支,以及機槍、迫擊炮和大量彈藥、裝備、輜重和糧秣,取得了重大勝利,得到了北伐軍總司令部和前敵總指揮部通電嘉獎:“貴師先克要險名城,嚴冬從征,各官兵辛苦可知,于黨于國俱足稱欣,特電祝賀?!?/p>
1927年2月上旬,賀龍奉命率部由鄂西移防武漢,執(zhí)行捍衛(wèi)革命中心地武漢的任務。
師部駐漢口大智門模范區(qū)(原法租界),部隊分駐鄂城、黃岡、陽邏、劉家廟、湛家磯等地。
2月中旬,武漢國民政府決定對革命軍進行整編。
原國民革命軍第四軍一分為二,擴編為第四、第十一軍兩個軍。
其中著名的葉挺獨立團擴編為第二十四師。
蔣介石、唐生智的嫡系部隊在整編中都大肆擴編,而在北伐中戰(zhàn)功卓著的賀龍部隊因非嫡系而遭到排斥,在整編時部隊被裁減過半。
在鄂西時,賀龍的部隊原有5個旅15個團2萬余人。
在駐防江口、松滋期間,解散了新收編的兩個獨立旅。
因此,在進駐武漢時,仍有3個旅9個團,及師直騎兵、炮兵、警衛(wèi)團等共12個團2萬余人。
在整編時,撤銷了旅的編制,減掉了7個團,被減剩5個團3個直屬營,共1萬1千余人。
這樣,包括3個旅長、7個團長和許多營連軍官在內(nèi)的大批多年追隨賀龍,一起出生入死,患難與共的官兵被編余了。
為此,賀龍不得不把三姐夫、原第一旅旅長谷青云等大批官兵動員回鄉(xiāng);把堂侄、警衛(wèi)團長賀桂如,第三團團長賀詩伯,好友、第八團團長劉玉珊等一批團、營軍官降職使用。
由于第九軍番號已被撤銷,賀龍的部隊被重新授予“國民革命軍獨立第十五師”的番號,賀龍任師長。
接著,唐生智又從軍餉上卡賀龍。
賀龍部編成獨立第十五師后,武漢國民政府應給他們補發(fā)6個月的軍餉,但唐生智提出:“對與共產(chǎn)黨有關系之軍隊,在餉械兩項要格外慎重?!?/p>
因此,不兌現(xiàn)國民政府作出的承諾。
由于領不到軍餉,賀龍部隊有9個月無錢向官兵發(fā)餉,以致激起了在第二次北伐戰(zhàn)爭前的一場鬧餉兵變。
隨著北伐戰(zhàn)爭的勝利,代表大地主、官僚、買辦資產(chǎn)階級和帝國主義利益的國民黨右派,則憂心忡忡,并由憂轉(zhuǎn)為仇恨。
因此,在國民黨、國民政府和革命軍內(nèi)部,左右兩派明爭暗斗,日益尖銳激烈。
在賀龍部隊中,也存在著兩派:一派以共產(chǎn)黨人周逸群為代表,他在部隊下級軍官和士兵中,已發(fā)展了百余名共產(chǎn)黨員。
他們思想進步,革命堅決,并得到賀龍的支持。
一派以陳圖南為代表,他在部隊中安插親信,結(jié)黨營私。
他們有師參謀長陳淑元、原第二旅旅長劉燮、四團團長柏文忠和幾個營長。
這些人都掌握著部隊,只想升官發(fā)財,所以對共產(chǎn)黨、廣大工農(nóng)革命群眾和日益高漲的群眾運動以及擁護共產(chǎn)黨的賀龍日益不滿。
1927年3月,國民黨召開二屆三中全會,免除了蔣介石中央常務委員會主席、軍事委員會主席和組織部長等職,限制總司令的權(quán)力。
但蔣介石根本不聽這一套,決心同武漢的黨中央和國民政府分庭抗禮。
他一面向帝國主義求援,一面積極擴充自己實力,同時竭力挖武漢國民政府的墻角,大肆拉攏收買傾向武漢政府的將領和部隊。
賀龍也是他拉攏收買的重要目標。
1927年3月初,蔣介石派他的秘書長李仲公和李的親信楊殷之來到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