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0.夕顏

飾-琳瑯 作者:米蘭Lady


據(jù)說漢族女子是把她插在后髻上,行走間流蘇蕩漾,別增風(fēng)情,而一些清末貴族女子的傳世照片又提供了另一種可能的答案。

這是一朵開在末世的花。

清朝飾品可以說是中國首飾工藝集大成者。清代首飾匠人常用的工藝在這個花飾上得到了很好的體現(xiàn),她尺寸不大,但制作她時運用到的工藝有許多:鎏金、掐絲、填絲、鏨花、燒藍、嵌寶……其中表現(xiàn)得最明顯的工藝是掐絲。這種工藝在葉圣陶文章《景泰藍的制作》里提到過,是把金屬絲剪好曲好,然后用鉗子夾著,在極稠的白芨漿里蘸,粘到工藝品胎體上去,形成各種圖案,然后往里面填彩。掐絲常用在點翠和燒藍的首飾上,為翠羽和琺瑯彩的圖案畫定邊緣線條(燒藍其實也就是景泰藍工藝),也有不填彩,僅以掐絲作裝飾的,圖片中的飾品就是這樣,點藍的部分只有兩片花瓣。首飾上掐絲用的金屬絲通常是先旋成螺旋狀的,實際拉成的絲比發(fā)絲還細。

對于插在頭上的發(fā)飾來說,單足為簪,雙足為釵,有流蘇墜子的釵則為步搖。這朵花飾背后有雙足,但跟一般的步搖不一樣,她短短的雙足不能直插入女子發(fā)髻,而是彎折而下,與花面平行的,有點像掛鉤,而且雙足與花面之間的距離有點大,若插在鬢邊,那里的頭發(fā)不厚,從正面看也許能看到鈿花與頭發(fā)之間的空隙。這種造型決定了她只能掛在高髻上,清朝的漢族女子梳高髻的時代是早中期,但從這個步搖的工藝造型來看,她應(yīng)該是晚清的作品,那她又是怎么使用的呢?

據(jù)說漢族女子是把她插在后髻上,行走間流蘇蕩漾,別增風(fēng)情,而一些清末貴族女子的傳世照片又提供了另一種可能的答案:滿族女子常梳兩把頭,先將一個長方形的大扁方橫于頭上,長發(fā)纏繞于其上梳成一字型,兩端下垂。而在兩把頭一端(通常是女子的左方一端),會垂有穗子或帶流蘇的鈿花,形制就跟圖片中的這個一樣,流蘇不長,分為一行排開的幾縷,點綴于下垂的翅角左端。

清末女子還有種更夸張的假髻——大拉翅。是以黑紗編制成一個狀如牌樓的頭飾,套在頭上后在上面插以絹花或首飾,視覺效果華麗盛大,是貴族女子常用的發(fā)式。前不久翻看一些清皇室的資料,發(fā)現(xiàn)一張末代皇后婉容與淑妃文繡的合影,上面兩人的大拉翅上也用了垂流蘇的步搖,大拉翅兩端各一個,整體造型雍容華貴、美輪美奐,兩位后妃也妝容精致,只是神情一憂郁一呆滯,與裝飾之燦爛光鮮有些不協(xié)調(diào)。

這個步搖的圖案寓意是福壽,下面的蝴蝶代表“?!?,上面的仙鶴則是“壽”的象征。在婉容與文繡的宮廷生活中必然也戴過許多類似的首飾,可是她們的命運都不佳,一個在皇家婚姻的困境中苦苦掙扎,終至瘋狂;一個毅然掀起“妃革命”,堅決與溥儀離婚,但此后卻長期過著窮困潦倒的生活。她們既無福也無壽,分別在40歲和44歲時過世,從此,兩把頭、大拉翅、上面的步搖、她們的工藝,就和末代后妃們所屬的時代一起,徹底衰敗沒落了。

攝影/余少鐳 施夏明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