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弟本來就留在城里沒有下鄉(xiāng),小弟尚在讀書,1997年,宗慶后的二弟宗澤后也從插隊的農村回到了杭城,三個兒子都回到了身邊,只有大兒子還孤身一人在外生活。每每想到這一點,王樹珍的心里就像壓了塊石頭。當時隨著知青的大量返城,城市的壓力驟然加大,居住、就業(yè)、供應都十分緊張,而這時,仍有大批的人不斷地涌到省、市政府的大門前,請愿上訪,要求返城。在這樣的狀況下,要想在杭州找到一個接收單位簡直比登天還難,而沒有單位接收,從紹興茶場返回杭城,根本是不可能的事。
回城無望,總不能把個人的終身大事也給耽誤了吧?父母商議再三,決定讓宗慶后在紹興娶妻安家,那樣兒子的生活至少可以有個人照顧,不用再過那種孤獨寂寞的日子了吧?這在當時,也確實是許多知青非?,F(xiàn)實的一條出路,宗慶后的一些伙伴就因為種種原因,最后選擇了這樣的道路,永遠留在了那片茶山上。
人生的道路有千萬條,我們很難說在當地安家落戶的人是不幸還是幸福,也許有的人守著家人平平靜靜地過日子就感覺已經很幸福了,但這絕對不會是宗慶后所要的生活道路。
可當時父母并不知道孩子心中的抱負。為了讓兒子能夠早日在紹興體體面面地娶上一個媳婦,他們拿出家里的全部積蓄買來了木料,大弟做木工,二弟做油漆,一家人自力更生為宗慶后打制了一套嶄新的家具。
1977年秋的一天,宗慶后正迎著燦爛的陽光在茶山上除草,忽聽有人遠遠地在喊:"小宗,小宗,快下來,看看你家里人從杭州給你運什么來了!"
家里來人嘛,無非就是帶些吃的用的東西來,哪里用得著要"運"過來?真是太夸張了,宗慶后心里暗暗發(fā)笑著,腳步輕松地走下山來。
當他看到那套嶄新的家具矗立在宿舍門前,正在陽光的照耀下折射著眩目的光彩時,淚水禁不住迸了出來。家人的關愛,隨著這套漂亮的家具從遙遠的杭州如春風般拂來,讓宗慶后感到陣陣的溫暖。但是,他不能接受。因為接受了這套家具,等于就是接受了命運的安排。而他,始終堅信自己能回到杭州去,他不愿就這樣在茶場里安家落戶。
第二天,他便找了一輛車,原封不動地把家具運回了杭州。
其實在紹興茶場的這些年里,宗慶后并不是沒有機會戀愛,曾經不止一個女孩子,對他流露出愛慕的表情,可宗慶后對待感情的態(tài)度是非常嚴肅的,既然不想永遠留在這里,既然不可能跟她們成家落戶,那就不能耽誤了別人。為了排遣一時的寂寞,玩弄感情的事他是絕不干的。
飽讀了中外哲史和名著的宗慶后,內心世界早已歷練得不是一般地堅強。他早已從偉人毛澤東歷盡千難萬險的革命道路中悟出了忍耐的意義、汲取了堅持的動力。他不相信自己會在這個山區(qū)里窩上一輩子,哪怕前途一片灰暗迷茫,他也堅信總會有"柳暗花明"的那一天。為了這一天的到來,他寧愿忍受一時的寂寞。
可現(xiàn)實是,迎來1978年,宗慶后就跨入34歲了,他還能堅守多久?他真的能迎來希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