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個世界,多種聲音 (16)

新聞人的江湖 作者:章敬平


第四點,我們應(yīng)該尊重譚力說話的權(quán)利。這句話,一些占據(jù)道義制高點的人可能不喜歡聽。他們只是覺得譚力的話不中聽,或者還沒聽的時候就給他貼上了丑陋的標簽。同樣的事,在我專訪張維迎的時候也遇到過。因為不喜歡他,所以拒絕聽他說話。因為拒絕他說話,所以認為讓他說話的報道不好。譚力的訪談發(fā)表之后,一個當下已經(jīng)下海的昔日縣長看過之后說,他笑了,是不好,可是在中國官場,呈現(xiàn)什么樣的表情,其實不是一個官場外人可以想見的。我舉這個例子,不是為了替譚力辯護,而是建議不喜歡他的讀者和傳媒人傾聽他的解釋。他是一個公民,他是一個新聞當事人,他有說話的權(quán)利。

就記者的角色而言,我們只是報道者,我們的職責(zé)只是負責(zé)任地報道新聞。至于新聞中的當事人是否是我們喜歡的人,是否是正直的人,并不重要。他們所說的話,是否是我們愛聽的,也不要緊。我曾經(jīng)想過,如果譚力能在接受我們采訪的時候,就他在災(zāi)難中的“笑”,謙卑地向那些因為他的笑而受到傷害的人們致歉,他的美譽度會高得多,新聞報道的傳播力會大得多。問題是,我不是譚力,我不能替他說,我只能忠于他的原話。盡管他的原話在部分讀者或者部分同行看來,很沒有味道??蛇@不是記者的錯。

順便說一句,現(xiàn)實中,篡改采訪對象的原話,甚至于替采訪對象說話的記者,不乏其人。曾有感覺采訪對象所說的“人話”不合“官話”標準的記者,將“人話”篡改成“官話”,也曾有感覺采訪對象所說的“原話”不合讀者口味的記者,大膽地替采訪對象說了話。后者往往沒有卑劣的動機,他們只是覺得他們的讀者、他的稿件、他所在的媒體更需要那樣“正義的聲音”。

我曾在一家媒體的編委會上,聽到一個前同事大聲地說,絕對不能給那些“左”派提供輿論陣地,我們只能發(fā)出自由主義的聲音。我很納悶,希望發(fā)出自由主義聲音的自由主義者,為什么就不能給“左”派提供輿論陣地呢,自由主義者不是主張聲音自由的么?

就媒體的本位而言,它應(yīng)該為各種輿論提供陣地。世界之所以需要媒體,是因為各種輿論需要交鋒。為什么討厭媒體為一部分人說話的媒體人,在現(xiàn)實中同樣希望堵住另一部分人的嘴呢?為什么我們不喜歡譚力就反感媒體上出現(xiàn)他的聲音呢?為什么我們不喜歡他的說辭就反過來認為記者的文章不好,媒體的立場不正確呢?

了不起卻不足取的心態(tài)

對于新聞?wù)嫦?,我想多說幾句。在我們報社的歷史上,對真相的追尋是一種優(yōu)良的歷史傳統(tǒng)。在上個世紀末,在“眾媒閉口我獨吼”的黃金時代,我們有時候會成為真相的獨家供應(yīng)商,盡管我們并非唯一的新聞供應(yīng)商。我不曉得,是否這個時代的成就,養(yǎng)成了我們獨家供應(yīng)真相的心態(tài)。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