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跑書店,不愛上圖書館。在圖書館想看一本書,太費事,先要查卡片,然后填借書單,等待館員找出書。
上書店,架上桌上的書,一覽無余,聽憑翻閱??瓷系?,而口袋里又有錢,就買下。
生平所到的城市,有的有書店街,如重慶武庫街,桂林太平路,上海福州路,都是我流連忘返的地方。舊書店更具有吸引力,因為有時在那里會有意外的驚喜,如重慶米亭子、桂林中北路、上海卡德路、河南路。我在舊書店買到魯迅先生印造的幾種書《海上述林》、《引玉集》、《梅斐爾德木刻士敏土之圖》、《鐵流》、《毀滅》,都是可遇不可求。這幾種書印數(shù)都很少,《士敏土之圖》只印了二百五十本,《引玉集》三百五十本,《海上述林》五百部。還在舊書店買到曹禺簽名贈送鄭振鐸的精裝本《日出》,夏衍贈送葉靈鳳的一九二七年創(chuàng)造社出版的《木犀》,上面有夏公題詞:“游鎮(zhèn)江、揚州得此書于故書鋪中,以贈此書之裝幀者霜崖(葉靈鳳)老弟。”還買到過田間簽名贈送艾思奇的詩集《中國·農(nóng)村的故事》。如今都成為我的珍本藏書。
跑書店的另一樂趣是跟書店老板、店員交朋友。還在當小學生時,我跟鎮(zhèn)江的一家書店店員交上朋友,時隔五十多年,他還記得我,從臺灣帶上家人到北京看望我這個小友。我寫了一篇《買書結(jié)緣》講這件事,現(xiàn)在也印在本書中。
由于有此癖好,我對別人記述逛書店買書的文章也有興趣閱讀,現(xiàn)在我把它們匯編為《買書瑣記》,以貢獻于同好。
##為書籍的一生
汪 家 明
范用,三聯(lián)人都叫范老板。我來三聯(lián)晚,改不了認識他時的稱呼,叫范先生。
都說范老板脾氣大,尅起人來不留情面。我#認識的范先生卻慈眉善眼,個子不高,很瘦,花白的頭發(fā)總是亂蓬蓬的,戴一副深色框的大眼鏡,看去有點調(diào)皮。
我認識范先生時,一九九七年三四月間,他七十四歲。
別看頭發(fā)總是亂蓬蓬的,其實他很要好,講究穿著,講究風度——冬天穿紅格子絨襯衣、白毛衣、灰方格呢外套;夏天穿天藍色T恤、粉綠色襯衣。腿骨折好了以后,總拿一根拐杖。這拐杖走路時用得不多,坐下時雙手擱在上面,像藝術(shù)家。
范先生脾氣不大,但脾氣急。編了一本書,交給我不過兩個月,就一遍遍來電話問:書出了嗎?上午打電話要一份材料,下午保準再來電話問為何還沒給他。她的外孫女九歲時寫過一篇作文《我的外公》,其中說:“他做什么事情都快,看書快,寫字快、走路快、吃飯快……”的確,他走路時,一手拿著拐杖,一手提著書包,身子前傾,像小學生上學遲到了一樣,努力向前趕。他家里書雖然多,但無論談到哪一本,起身快步走進里屋,手到拿來,好像早就準備好了似的。他翻書的方式很特別:幾根手指在頁面上一抓,一頁就翻過去了,轉(zhuǎn)眼翻過許多頁。后來年紀大了,他不大喜歡說話,有時候自言自語,語速仍很快。
在我印象中,范先生常常是笑嘻嘻的。他是家里的獨苗,父親早逝,只有母親和外婆,對他的寵愛可想而知。可是日本人來了,外婆只好把他送到武漢舅公那里避難。讀書生活出版社租用舅公的房子辦公,第二年舅公病死,舅婆就把他托付給出版社的經(jīng)理黃洛峰,從此與三聯(lián)書店結(jié)緣。那年他只有十五歲,天性活潑、勤快、愛學習,同事都喜歡他,把他當作小弟弟。從他寫的回憶文章看,好像女同事更喜歡他。所以他愛笑、愛唱,是從小養(yǎng)成的。他還差點被一位“姐姐”拉去抗戰(zhàn)文藝演出隊,但他舍不得離開出版社,舍不得離開書。我聽過他唱那些我們不知道的老歌,嗓音談不上好,但調(diào)兒很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