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一生酷愛讀書,好學(xué)不倦,看書看期刊,而且看得很雜,堪稱模范。
一九三九年,我在重慶讀書生活出版社工作,辦理讀者郵購。我很樂意做這件工作,因為給讀者買書,可以跑書店。我平日就愛逛書店,每天都要到書店街(武庫街,今民主路)遛遛,到書店看書。同事給了我一個外號“書店巡閱使”。
讀者郵購來信有從延安寄來的。寫信人李六如,地址天主堂。李六如后來寫過一部長篇小說《六十年的變遷》。當(dāng)時大概做毛主席的秘書。每次來信都附有一張購書單,用毛筆寫在油光紙上。同事告訴我,從筆跡看,這書單是毛的字。那時在國統(tǒng)區(qū)還沒有叫“毛主席”的習(xí)慣,直呼其名其姓。也沒有把毛主席的手跡視為墨寶。事情辦完,這些信件、書單也保存一個時期就處理了。如果這些書單保存下來,對研究毛主席讀書生活有用,還可以作為文物。
抗戰(zhàn)勝利后,我調(diào)到上海工作,組織上給我一個任務(wù),為毛主席買報紙雜志。那時上海出版的報紙雜志有百來種,每種買一份,連英文的如《密勒氏評論報》也要。買來的報紙雜志,打包托黨的貿(mào)易機構(gòu)運走,他們有條機帆船,往來于上海、煙臺,運送物資。運到煙臺,再轉(zhuǎn)送河北,可能是平山西柏坡黨中央所在地。
我也很樂意做這件工作,可以飽看過路報刊。因為買報刊,我交了幾個報販朋友“小寧波”、“小山東”,跟他們混得很熟。有一回在虹口,有個報販悄悄告訴我:“今天這一帶有狗特務(wù),當(dāng)心點?!?/p>
在重慶,有一次給了我一個任務(wù),搜集章回體舊小說。我將重慶新舊書店里的舊小說搜羅了一批,交給八路軍辦事處轉(zhuǎn)送延安。那時重慶文藝界正在熱烈討論民族形式問題,延安艾思奇、周揚、陳伯達也在發(fā)表意見,可能毛主席注意到了,研究這個問題,要看舊小說。這是我的猜測。后來在《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里就談到“對于過去時代的文藝形式我們也不拒絕利用”。
附帶講一講,我還給延安購買過一大批字典。柳湜在延安擔(dān)任邊區(qū)教育廳長,他是讀書生活出版社創(chuàng)辦人之一,跟我是熟人,托我辦這件事。我將重慶市上能夠買到的各種字典(大多是小字典、學(xué)生字典)搜羅了幾百本,裝了兩麻袋,也是交“八辦”運走。這批字典隨葉挺、博古乘坐的飛機撞到黑茶山上一起遇難,沒有運到延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