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談麈尾(1)

退士閑篇 作者:白化文


麈尾,是魏晉清談家經(jīng)常手執(zhí)的一種道具。直到唐代,還在士大夫間流行。宋朝以后逐漸失傳。近現(xiàn)代的人沒有見過實物,往往顧名思義,把麈尾認為與馬尾拂塵是一類東西;或見古代圖畫中有之而不識,把麈尾看成扇子。其實,考古與文物界,早在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傅蕓子先生發(fā)表《正倉院考古記》之時,對麈尾的形制已經(jīng)了然。近年來的文物與考古的報告、論文、著作中也多有提及??墒俏墨I界與文物界有時脫節(jié),1979年出版的《辭海》下冊4728頁“麈尾”條的解說是:“拂塵。魏晉人清談時常執(zhí)的一種拂子,用麈的尾毛制成?!?/p>

實際上,麈尾形如樹葉,下部靠柄處則常為平直狀,所謂“員(圓)上天形,平下地勢”(陳代徐陵《麈尾銘》);副以長毫,所謂“豪(毫)際起風流”(梁宣帝《詠麈尾》詩)。它有點像現(xiàn)代的羽扇,可不是扇。但是,麈尾絕不像拂塵,這是肯定的。拂塵的形制、用途與麈尾大不相同。

據(jù)說,麈是一種大鹿。麈與群鹿同行,麈尾搖動,可以指揮鹿群的行向?!镑嫖病比×x于此,蓋有領袖群倫之義。魏晉六朝清談家習用麈尾。善于清談的大名士,才有執(zhí)麈尾的資格。那是不能隨便交與他人,特別是交與侍從代為掌握的。而“拂塵”,在我國魏晉以至隋唐時期,一般是侍女等人手執(zhí),是侍候主子時拿的東西。這是它們之間的本質(zhì)區(qū)別。這點區(qū)別非常要緊,關系到人的身份。

東晉開國元勛、大名士王導有一篇《麈尾銘》:“道無常貴,所適惟理。誰(《藝文類聚》作‘勿’)謂質(zhì)卑,御于君子。拂穢清暑,虛心以俟?!保ㄒ娪凇侗碧脮肪硪话偃?,《藝文類聚》卷六十九,《太平御覽》卷七百零三)麈尾本來的用途似乎是“拂穢清暑”,大約兼有拂塵、扇子的功用,可是,“御于君子”,經(jīng)清談名士手執(zhí)以后,身份倍增。誰還敢說它“質(zhì)卑”呢?所以陳代徐陵《麈尾銘》引申王導的話說:“拂靜塵暑,引飾妙詞。誰云質(zhì)賤,左右宜之?!?/p>

對清談,一般人也有誤解,認為不過是高談玄理的閑聊天。實際不然。魏晉清談是一種逐漸形成的正規(guī)的學術討論。它的特點是:

一、參加者必為“名士”。至少是準名士,具有名士默認其有候補資格者。

二、有一定內(nèi)容。早期有才性同異的討論,所謂“四本論”。中晚期間及佛經(jīng)。通貫整個清談時期的主要內(nèi)容是以老莊哲理為核心的某些命題,如“聲無哀樂”、“三教同異”、“言盡意”之類。

三、有一定辨論方式,主要采“主”“客”問難方式。先由主提出一項討論的內(nèi)容并簡單敘述自己的見解,稱為豎義或立義。然后一客或數(shù)客問難。有點像現(xiàn)代的課堂討論。也有自為主客的。此種方式雖不一定嚴格遵守,卻是實有的。

四、清談時,主與客,特別是“豎義”的“主”,必執(zhí)麈尾做道具,以助談鋒。《晉書》和《世說》記載,孫盛與殷浩談論很久,端上飯來也顧不得吃,彼此大甩麈尾,尾毛都落在飯上,最后吃不成?!蛾悤堊I傳》記載,陳后主在鐘山開善寺使清談家張譏“豎義”(大約是豎的佛經(jīng)中的義),取麈尾未至,臨時找松枝代替??梢?,麈尾是清談必備工具,所謂“君子運之,探玄理微”(東晉許詢《白麈尾銘》),有似樂隊指揮的指揮棒。名士、清談、麈尾,三者之間實有不可分割的關系。后世又稱清談為“麈談”,良有以焉。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