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4.有上流,無社會

北京的腔調(diào) 作者:胡赳赳


章怡和先生去醫(yī)院看望朋友,她的慣例是親自下廚,備齊 060 四樣菜品送至病房。她講對美食的熱愛和研究以及擁有一手好 廚藝是大家閨秀的必備。有一次《新周刊》記者跟她聊天時, 她說:“北京的四合院都應(yīng)該拆掉,現(xiàn)在的人不配住?!闭Z意之 尖刻絕望,一時令人回不過神來。她的書在香港出版時名字叫 《最后的貴族》。

在書中,章怡和這樣描摹她所見過的康有為的七十歲的女兒 康同璧,那時她站在由梅蘭芳送給章怡和家里的八株梅花前久 久不愿離去:“她身著青色暗花軟緞通袖旗袍,那袍邊、領(lǐng)口、 袖口都壓鑲著三分寬的滾花錦邊。旗袍之上,另套青綢背心。

腳上,是雙黑色軟底繡花鞋。一種清虛疏朗的神韻,使老人呈 現(xiàn)出慈祥之美。系在脖子上的淡紫褐色絲巾和胸前的肉色珊瑚 別針,在陽光折射下似一道流波,平添出幾許生動之氣。染得 黑玉般的頭發(fā)盤在后頸,繞成一個松松的圓髻?!?一九二五年到一九四○年,在《紐約時報》駐中國的首席 記者阿班眼里,中國是一個飽受內(nèi)戰(zhàn)外辱的國家,但并不妨礙 他熱愛這個國家的北京、上海、廣州、東三省等地。他既在長 途輪渡和火車上經(jīng)歷過疲憊而難堪的旅行,又在北京、上海的 派對和名流俱樂部中有過奢華、優(yōu)雅的生活。他住著四進有五 個院子的四合院,在第一個院子里觀景,在第二個院子里寫稿, 在第三個院子里睡覺,在第四個院子里用餐,第五個院子供下 人使用。他在《我在中國的歲月》中描述說:“這棟中式房屋 因這些院子而生輝,更顯得美輪美奐……入夜時,但見每條走道 旁都垂掛著一盞盞大紅燈籠。我的家,真像是中國式的仙境?!?中國的上流社會原本是一個雜交來的結(jié)果,既有傳統(tǒng)遺老 遺少的底子,又有西方殖民后西式生活的風(fēng)氣。聶華苓在《三 061 生影像》中就描述過中國的詩人(她祖父)和客人一起躺在床 上吸鴉片、互相朗誦詩歌的場景,而她在門外偷聽。這是民國 時期的大武漢,她的母親陪她去花花綠綠的洋布行里挑料子做 衣服。

美國西北大學(xué)的教授艾本斯坦寫過一本叫《勢利:美國當 代上流社會解讀》的書,知識分子對上流社會的譏諷之辭溢 于言表,但從中不妨可總結(jié)幾個上流社會的關(guān)鍵詞:派對、名 校、時尚、藝術(shù)、俱樂部、品位、職業(yè)等等,也許還有性與丑 聞。美國人在構(gòu)建自己的上流社會,以抵御歐洲人對他們的鄙 視。但這沒有什么好比的,把“粗俗”送給美國人,把“媚俗” 送給歐洲人,是再合適不過的禮物。關(guān)于粗俗和媚俗的類比, 東歐作家米蘭·昆德拉有更精彩的表達?!懊乃住笔堑抡Z詞 “Ki t s c h”的漢譯,原指虛假、低俗的藝術(shù)?!懊乃住币辉~在米 蘭·昆德拉的小說里上升為一種虛假、低俗的人類精神,并深 入人心。他直陳:無產(chǎn)階級是粗俗的,而資產(chǎn)階級是媚俗的。

類似的對比還有:大眾是粗俗的,精英是媚俗的;下流社 會是粗俗的,上流社會是媚俗的;平民是粗俗的,貴族是媚 俗的;無知是粗俗的,知識是媚俗的;沒文化是粗俗的,有文 化是媚俗的;主流是粗俗的,另類是媚俗的;生活是粗俗的, 時尚是媚俗的;欲望是粗俗的,精神是媚俗的;富是粗俗的, 貴是媚俗的;性是粗俗的,愛是媚俗的;保守是粗俗的,前衛(wèi) 是媚俗的;炫耀是粗俗的,低調(diào)是媚俗的;土鱉是粗俗的,海 龜是媚俗的等等。

“對地位的高級精致的迷戀”是艾本斯坦總結(jié)得最好的一句 話,這句話可謂是上流社群的集體寫照。這與中國的一個略帶 062 上流社會情結(jié)的作家洪晃的話不謀而合,她說:“他們都在跟 自己的聲音和身份熱戀著。”她描述了一個場景:這天請客的 是一位英國上流社會的夫人,可能還有個什么爵位。這夫人是 個大悶棍,可以沒有語調(diào)地自說自話一個多鐘頭,特別是關(guān)于 英國上流社會的花園,只要你問一句:請問花園里面到底應(yīng)該 種什么樣的月季?她就開始了滔滔不絕、平聲調(diào)的演說。你可 以悶頭吃飯、上廁所、甚至找個漂亮服務(wù)生在衛(wèi)生間做愛,把 這些動作都完成后回到座位上,保你她還在說她花園里的月季。

最后洪晃總結(jié)說:“我發(fā)現(xiàn)這個毛病在上流社會很普遍,上流 社會的人比較喜歡聽自己說話?!?在心理上、身份上的投射是上流社會的一個典型標志。一 個紐約來的藝術(shù)工作者在北京的金鼎軒飯店講了哈佛大學(xué)的一 個笑話:問換個燈泡需要幾個哈佛畢業(yè)生,答需要十一個-- 一個換燈泡,十個喝彩。微軟中國總部的一位高層管理人員正 在絞盡腦汁將孩子送進人大附中,因為進了這里就等于一只腳 跨進了北大。名校教育無論在東方還是西方,都是進入上流生 活的一個重要法則。

艾本斯坦關(guān)于“勢利”的描述,用中國人的話講就是“瞧 不起”。有錢人瞧不起沒錢人,不用工作的人瞧不起窮忙族, 世襲富豪瞧不起白手起家?!扒撇黄稹敝皇且环矫?,上流人士 更多的是“比講究”,在任何一件事物上,要更高級,尤其是 看起來很無聊很無趣又很無用的事物。這就出現(xiàn)了上述花園里 的月季怎么種這一幕。

“比講究”就是一種源于身份意識的媚俗行為,任何華麗 的冒險、奢侈的鋪排、極致的浪費都與此有關(guān)。所以上流社會 063 向來規(guī)矩多,既隨心所欲而又繁復(fù)沒有自由。

上流是這個社會的溢出物,他們不在普通公眾的視野,但 卻與藝術(shù)、哲學(xué)是近親。因為藝術(shù)與哲學(xué)作為精神性的產(chǎn)物同 樣是社會的溢出物,與實用主義無關(guān)。所以有人說,什么是上 流?就是你作為平民的理想都實現(xiàn)后剩余的理想。

人們嘲笑的往往是“半瓶子水”、“半上流社會”,是他們 在“扮上流社會”,進入公眾視野,企圖通過粗俗來媚俗。

當“中產(chǎn)”成為熱詞的時候,你會驚訝地發(fā)現(xiàn),“小資”這 個群體正在消失,它變成了大學(xué)生和剛工作不久的熱愛生活的 人們的代稱。成功人士們則正在躲避“小資”這樣的稱謂。這 也為引導(dǎo)消費潮流的廣告商所重視,媒體們再也不熱衷去擺弄 小情小調(diào)了。

扮上流社會的人們是新時代的“于連”,名牌、名人、派 對相佐,豪擲自己的資本:青春、身體、才華,或者情商。可 能到頭來成為“混子”,可能竹籃打水一場空什么都得不到,也 可能成功躋入上流。更多的人,是名與利的共謀犯,為了賺錢, 或為了出人頭地。

改革開放至今的三十年,是富人們成形的三十年。因為一 個絕對權(quán)力并未被打破,資源配置控制著這個社會富人的形成: 城市化使開發(fā)商主體成為絕對富豪;沿海、華東的開放使得這 些地域先富裕起來;對礦產(chǎn)的開采使得山西煤老板名揚天下; 只有I T 富豪是拿著海外V C 的風(fēng)險投資,產(chǎn)生了一批非傳統(tǒng)意 義上的年輕新富。

準確說來,整個經(jīng)濟運行體圍繞著他們轉(zhuǎn),他們是消費的 主體,但卻不是上流社會,因為他們沒有時間和精力“耍上流”。

064 “耍上流”要等到他們的子嗣和親屬,也就是“富二代”形成 之后,送出國培養(yǎng)、接班、掌管大業(yè)。

“不求最好,但求最貴”,一個“貴”字,標識出了上流社 會的心態(tài)。唯其貴,方能區(qū)別于富。還不能傻,要有文化和藝 術(shù)的鑒賞力,方能一躍上流。

我們剛剛嘲笑完暴發(fā)戶和暴發(fā)戶心態(tài),還處在對上流社會 望梅解渴的地步,一個上流社會的階層遠未形成。

混亂,但卻最富有活力。這既是中國當代的指征,也是全 球?qū)χ袊囊恢驴捶?。在網(wǎng)上也曾經(jīng)充斥著關(guān)于上流社會的大 辯論:易燁卿與周公子的天涯社區(qū)論戰(zhàn)。前者因鄙視窮人而遭到 后者的追討,兩人的“炫富帖”引來了二十多萬人次的“觀戰(zhàn)”。

人們天生的對本階層抱有好感,而對其他階層抱有超好感 或惡感,這正如人們對自己所在城市的感受一樣。上流社會 或是上流階層,是少數(shù)人的主場,而變成大多數(shù)人的階層想象。

“上流生活”最能體現(xiàn)在豪宅與名車的配置中,現(xiàn)在又多了一 件利器:藝術(shù)品。

網(wǎng)上有網(wǎng)友對上流社會的粗淺的定義,照錄如下:上流社 會是分地域的,一般通俗來講就是自己的資產(chǎn)到達一定數(shù)值不 用工作就可以盡情享受生活!或者是每年的工作所賺取的金錢 足夠你來維持享受生活所付出的高額價格!網(wǎng)友補充了與貴族 的區(qū)別:區(qū)別在于貴族是世襲的!而上流社會的圈子可以通過 本人的后天努力而躋身于上流社會!連連使用的感嘆號很有意 思,似乎在分享與驚嘆一個發(fā)現(xiàn)。

白馬非馬,上流社會不是社會。所謂上流社會是一種形容, 一種生活方式,而不是一種社會形態(tài)。因此,它必然很難浮現(xiàn) 065 于公眾的視野中。但我們可以說,你能在中國的城市中,找到 種種“上流美”的痕跡,不擇手段躋入上流,唯獨沒學(xué)會上流 的精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頂天立地, 是謂上流??晌覀兛吹降耐喾矗焊毁F必淫,貧賤必移,威 武必屈。

要想爭上流,需要修習(xí)之處還很多,正如雜志的欄目設(shè)置 一樣:社會、文化、財富、生活方式。還有禮儀。都得學(xué)習(xí)。

中國人的上流前景是令人樂觀的,但不知與其道德前景成正比還 是成反比。中國人之前窮怕了,現(xiàn)在富怕了,所以必爭上流。中 國人的上流前景不應(yīng)該往前看,而是往后,運用的是“后視鏡” 原理。五千年的文明歷程、帝國的禮儀之邦,留下來的都是上 流文化。中國人夢想跑步進入上流社會,事實上是一種返祖術(shù)。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