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節(jié):轉田壩(2)

尋常往事:回憶祖父劉文輝 作者:劉世定


轉田壩中間或碰到農(nóng)人和附近的居民,祖父有時和他們攀談一陣,也有人和他打招呼。有一次我聽到有人稱他“劉主席”,覺得好生奇怪。我們耳邊聽到主席二字總是和“毛”聯(lián)在一起,怎么出來了“劉主席”?回家來,我當成個玩笑事情和祖父說:“你咋個成了劉主席?”他笑笑沒有回答我,只說了句他稱呼我的諢號:“三家伙!”(我上有哥哥、姐姐,排行老三,故有此稱。)他應該是覺得和我這種不懂事的孩子說明政治體制上的事情太麻煩了。后來我知道,祖父曾任過四川省主席、西康省主席,解放以后任過西南軍政委員會副主席、四川省政協(xié)副主席,“主席”的稱呼大概是和這些經(jīng)歷有關系的。

在我上小學以后,還有一次轉田壩碰到一個同學。他是一個農(nóng)民的孩子。我上的小學叫“龍江路小學”,學校位于我家南面那條路往東去不遠的地方,所以也是在城鄉(xiāng)結合部上。由于這樣一個位置,因此同學們既有來自城市居民家庭,又有來自農(nóng)民家庭的。有一次上課,老師講到“雙季稻”――這是個新事物,那時成都郊區(qū)普遍栽種的是單季稻――,她問道:“誰知道什么是‘雙季稻’?”

沒有人說得上來。其實我,估計其他人和我差不多,連“雙季稻”是哪幾個字還搞不清楚。老師進一步鼓勵大家:“有的同學家里是農(nóng)民,你們好好想想。”

一個小個子同學把手舉起來。“你說說看?!崩蠋熞l(fā)言。

“雙季稻就是四季豆兒!”“豆”字被“兒”音化了以后顯得特別響亮。

老師笑了。“‘稻子’不是‘豆’?!彼f,“但是這兩個詞中都有‘季’,說明你想的還是有道理的?!?/p>

這個課堂情景當時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我不僅從老師后來的解釋中知道了雙季稻,也知道了那個同學是農(nóng)民的孩子。

我們轉田壩時遇到的就是他。他碰到我很高興,告訴我,他家就住在前面不遠的竹林后面。我提出到他家里去看看,他很高興地把我?guī)チ恕?/p>

小竹林后面是幾間草房,那就是他的家。這是我第一次到農(nóng)民家。草房里沒有燈,外面天色暗下來,屋里更暗。進去以后有一股很潮濕的感覺。除了床和放東西的竹架子,幾乎沒有什么家具。他父親在外面吸煙,見兒子的同學來了,就拿來自家栽種的桔子給我吃。桔子很好吃,但我覺得心里有些不自在。草房我見過,我們的教室就是草房。當我們在草房教室上課的時候,老師告訴我們,雖然現(xiàn)在的教學條件比較艱苦,但很快會改變的。我們當作艱苦條件的草房畢竟是明亮的,而眼前這個同學的家卻是那么潮濕、陰暗。我從來沒有想到,同學中有人生活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