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下這些的時候,我在想,我和前夫的妻子究竟該以一種什么關系來定義呢?朋友嗎?不是,我們不能推心置腹,也不能說沒有任何戒心。親人嗎?也不是。我們只是因為彼此相關的親人——我的兒子,她的丈夫,而發(fā)生關系。想來想去,也許只有一個詞還比較合適,那就是“盟友”。我和她有各自的團體和利益,但因為相關的人和事,我們必須結(jié)成聯(lián)盟,在必要的時候互相幫助,友好相處,但彼此之間仍然是有距離的,甚至在某些時候還會保持一點警惕。不過,聯(lián)盟的愿望非常真誠——為了我們各自所愛的人。
人們常把婚姻比作鞋,結(jié)婚是“穿鞋”,離婚是“脫鞋”。但是,結(jié)婚不像穿鞋那般簡單,離婚也絕不似脫鞋那般輕松。離婚時,表面上你已經(jīng)與“那雙鞋”恩斷義絕,其實一種關系卻是永遠脫不凈的,那就是“前夫”與“前妻”的關系,這種關系常常因為“第三者”——孩子的存在而變得藕斷絲連。
在以往人們的眼中,“脫鞋”之前我們是親人,而“脫鞋”之后我們就是不共戴天的仇家?!扒捌蕖迸c“前夫”之間的恩怨不但使彼此很受傷,也讓孩子失去快樂,甚至還引發(fā)兩個女人的戰(zhàn)爭,即“前妻”與“后妻”的戰(zhàn)爭。
但是,如今時代不同了,新型的“前夫、前妻”關系在我們身邊脫穎而出,由此產(chǎn)生一種更可喜的局面——前妻與后妻締結(jié)聯(lián)盟。
一個是愛情的過去式(前妻),一個是愛情的現(xiàn)在式(后妻),兩個本來毫無關礙的女人,只因為曾經(jīng)愛過和現(xiàn)在正愛著同一個男人而不得不相識,甚至因為孩子不得不交往,這是一種緣分。她們一改往日的局面,不再針尖對麥芒,不再是情敵,而是盟友。
的確,生活中有比愛更刻骨銘心的,比恨更重要的,那便是彼此的尊重。尊重過去,也尊重未來,這樣我們才能擁有別樣的人生。方程題解:
懷著感恩的心,離婚
離婚是一場傷筋動骨的痛。即使如此,有的女人會把傷痛最小化,而有的女人卻不知不覺讓傷痛持續(xù)蔓延??梢哉f,后一種女人是笨女人,她們通常帶著怨憤、仇恨離婚,然后一生都在演繹現(xiàn)代“秦香蓮”的悲劇。這樣的女人通常有以下三種習得性模式:
1有強烈的被拋棄感
說實在的,我很不喜歡在離婚這個問題上使用“拋棄”這個詞。我們能拋棄什么?你身上的一個物件、一個附屬品?如果彼此是平等關系,你怎能被拋棄?
女人離婚時之所以有強烈的被拋棄感,那是因為她一直依附于男人,這種依附有經(jīng)濟上的,也有情感上的。當男人要割斷這種依附關系的時候,她就感覺被拋棄了。
所以不少離婚女人都會義憤填膺地說:“我成了一塊抹布了,他想用就用,想扔就扔?”
在這里,女人自己把自己認同為抹布了,拋棄一塊抹布沒錯吧?當女人成為男人的包袱的時候,就剩下被拋棄了。
其實兩個人分手是離婚與被離婚的關系,頂多你是被離婚的那個,也就是在這件事情上,你是被動的。而一旦女人認為自己是“被拋棄”,那么就不可能心平氣和地分手離婚,而必將懷著滿腔仇恨對待過去以及將來,其實這類似一種自殘行為。
2譴責男人沒有責任感
女人最大的殺手锏就是,譴責男人沒有責任感。
結(jié)婚了,你要對婚姻負起責任,這個沒錯。但是負責任就是要一輩子養(yǎng)活你讓你依靠嗎?再說責任都是雙方的,在譴責男人不負責任的同時,女人最好也問問自己:你有沒有對自己負起責任?而對自己負責的首要就是自立。如果你對自己都不負責任,把自己的命運大權(quán)交給一個男人,那么還想讓男人對你的命運負責,那豈不是天方夜譚?
3認為自己是無辜的一方,是婚姻關系中“唯一”的受害者
離婚時女人總是認為自己是無辜的,是無錯方,是婚姻的“唯一”受害者。這種弱者心理就像一個擋箭牌,遮住了女人身上的“不是”和問題。因為受害者是值得同情的,她自己便先同情起自己了。
可是婚姻是兩個人的事情,離婚一定是兩個人都出了問題,而把自己放在完全無錯方,其實是在逃避責任。這樣的女人即使走出這段婚姻,也會把問題帶入下一段婚姻。
對于兩個人格獨立的人,離婚不是悲劇,那只不過意味著兩個人的關系破裂了,需要調(diào)整人生格局、重新建立關系而已。
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對自己的命運負責。離婚是傷痛,同時也意味著新生。所謂的痛苦,往往不是事情本身,而是你對事情的解釋。是那些解釋讓你痛苦萬分,所以離婚女人一定要警惕以上那些習得性模式。
就是那個叫萍的女人,在她歷數(shù)了丈夫的種種劣跡之后,我問,難道你不記得他一絲的好?
萍說,我永遠感激他,給我一個這么可愛的女兒。
我說,對了,就這樣,懷著感恩的心,離婚吧。
既然無法挽回,不如懷著感恩的心,放愛一條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