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心理醫(yī)學認為,常發(fā)牢騷是一種心理疾病。發(fā)牢騷者存在焦慮抑郁的情緒,臨床上會表現為發(fā)牢騷。心理測試表明,有的人存在抑郁情緒和焦慮情緒,抑郁情緒表現為一種說話帶著灰色調,對任何事情持悲觀的態(tài)度,看不到事物的陽光面和積極面。焦慮情緒的患者表現為經常很煩躁,也容易發(fā)牢騷。他們會重復對某一些事件的敘述,這是焦慮情緒的外在表現。
第三,是不成熟的表現。有的人可能存在人格的幼稚和不成熟,他們有理想,但過于理想化;他們追求上進,但在這個過程中刻意地苛求完美。于是,表現出壓抑不住的沖動,甚至情緒失控,在不適合的場合發(fā)表不適當的言論。
無論何種原因的牢騷,對個人、對周圍的人、對組織都是不利的。牢騷滿腹不僅影響工作,而且也會損傷家人、同事間的感情,更會損傷自己的身心健康,甚至葬送職業(yè)前途。
華為總裁任正非在華為高速成長過程中,面對企業(yè)中許多員工的心理憂郁,坦然撰文表達自己的關切。他在文中寫道:"華為不斷有員工自殺與自殘,而且患憂郁癥、焦慮癥的員工不斷增多,令人十分擔心。有什么辦法可以讓員工積極、開放、正確地面對人生?我思考再三之后覺得,我們要引導員工理解、欣賞、接受和習慣高雅的生活方式與文化活動,使他們從身心上自己解放自己。員工不能成為金錢的奴隸。豐厚的薪酬是為了通過優(yōu)裕、高雅的生活,激發(fā)人們更加努力去工作、有效的奮斗,不是使我們精神自閉、自鎖。應該看到,歐美發(fā)達國家人民的自律,他們的社會道德風尚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歐美國家的人,大多數不嫉妒別人的成功,也不對自己的處境自卑,而且和諧相處。華為的員工有這個經濟基礎,有條件比國人先走一步,做一個樂觀、開放、自律、正派的人,給周邊做個表率。當前,一部分華為人反映出來的現象恰恰相反,令人不安。一部分人對社會充滿了懷疑的眼光,緊緊地捂著自己的錢袋子,認為誰都在打他的主意,對誰都不信任……這些,都不是華為精神,這些人員是不適合擔任行政管理職位的,不管高低都不合適。他們所領導的團隊一定萎靡不振。人生是美好的,美好并非潔白無瑕。人是有差距的,要承認差距存在。"
任正非甚至坦承:自己也曾是一個嚴重的憂郁癥、焦慮癥的患者,但在醫(yī)生的幫助下,加上樂觀,病完全治好了。所以,他真誠地希望每個患同種病的人,都能走出焦慮癥和憂郁癥的困境!
生活,就是問題疊著問題,要學會釋放自己的情緒。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生活和工作中都有許多讓我們感到憤怒、壓抑、悲觀、不滿等各種各樣的情緒,這些情緒必須通過合理有效的途徑釋放出來。不發(fā)牢騷還要學會感受生活。作為組織的骨干,尤其是中層骨干,在組織中實際上是沒有發(fā)牢騷的權力的。骨干發(fā)牢騷,無論對組織、對上級還是對家人,都會產生不良影響。當牢騷擴散成片,牢騷便成為組織的渙散劑;骨干在具體任務執(zhí)行過程中更不能發(fā)牢騷,這種牢騷會影響具體任務的執(zhí)行并成為執(zhí)行過程中的障礙。
當然,我們說不發(fā)牢騷,并不是說骨干在具體執(zhí)行任務的過程中不能宣泄情緒。在職場中,要學會發(fā)牢騷的"技巧",并把握住發(fā)牢騷的場合和時機。從對象來講,首先,骨干一般來說是不能向上級發(fā)牢騷的。這會使你的上級在評估你的工作能力、評價你所帶團隊的工作能力時大打折扣;其次,骨干是不能向下屬發(fā)牢騷的。這會使你在下屬心目中的威信降低,并進而削弱你的影響力;再次,骨干不能向同級發(fā)牢騷。這會讓同級感到你淺薄、不好合作,降低你在組織中的地位。事實證明,無論什么方式的牢騷、對什么問題的牢騷,總會反饋到領導那里。最后,骨干更不能向企業(yè)的經銷商、供應商發(fā)牢騷。這會敗壞你所服務企業(yè)的形象,更會損壞自己的職業(yè)形象。而且,這種牢騷同樣會反饋到你所服務的企業(yè),對你造成不可估量的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