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德基創(chuàng)始人桑德斯上校是退休之后才開始創(chuàng)業(yè)的。退休時,他還是孤身一人,也沒有財富,靠著微不足道的救濟金生活。雖然已經(jīng)是60多歲了,他卻不愿意讓自己的生命消耗在無所事事當中。于是,他開始了創(chuàng)業(yè),他向人推銷他的炸雞手藝,在被拒絕1009次之后,終于有人愿意試試他的秘方。后來,他成功了,他的肯德基開遍了全世界,而他也工作到90歲,工作到他生命的倒數(shù)第二天。
桑德斯上校有句格言:“很多人因為閑散而生銹,如果我因為閑散而生銹,我會下地獄?!鄙P了,自然談不上“加長”和“加寬”了。如果僅僅是生銹還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惹是生非,像三個撞運鈔車的年輕人那樣。
生命的確需要休息,但生命更需要工作。休息是對生命的
調(diào)節(jié),是為了更好地工作,閑散卻是生命的“空轉(zhuǎn)”,空轉(zhuǎn)浪費的不僅僅是資源,還有生命本身。不要讓生命“生銹”,是我基于“工作讓生命‘加長’、‘加寬’”理念給年輕人的又一個忠告。
【第五章】
工作是個人成長的“搖籃”
1 .工作讓你全面發(fā)展
“工作是個人成長的‘搖籃’”,首先體現(xiàn)在工作讓一個人得到全面發(fā)展。
如果沒有工作,人生是不全面的。
人生如何才能全面起來?
在我看來,有三種途徑:第一是學習;第二是將學習到的東西拿去運用;第三是在運用過程中體驗人生的各種滋味。
學生時代是集中學習的時期,但這段時間的學習不是人生學習的全部。很多道理,并不是從書中學到的,所謂“紙上得來終覺淺”就是這個道理。社會是一個大學堂,而工作是我們進入社會的大門,工作場所也是我們一生當中花費時間最多的地方。從書上學來的,終究還是別人的,只有從實踐中領(lǐng)悟到的,才是自己的。
再看第二條途徑,即運用所學到的東西。如果不工作,又去何處運用呢?不運用,又怎么知道自己學的是不是有用以及自己學到什么程度了呢?一個人學富五車,如果不能用到實際工作中去,他的知識就是無用的。
人生的各種滋味,更是需要從工作中去體會。工作中隨時可能遇到不同的問題,隨時可能與不同的人打交道,隨時可能受到不同的待遇,尤其是各種沖突及解決沖突的過程,讓我們有機會體會到苦辣酸甜。如果一個人一生都不曾在職業(yè)場上滾爬過,很難說他知道人生的真正滋味。
我認為青春叛逆期是人生中最自以為是的時期。那個時候,總認為自己什么都懂了,人生五味都體會全了,總是目空一切豪氣沖天,以為整個世界都踩在自己腳下,從來不把長輩放在眼里,相反,倒是覺得長輩們過得挺可憐的。記得有一回,我和幾個十幾歲的同學到一個工廠去找人,碰到一位老大爺,我們給他大談人生道理,大談遠大理想,建議他要振作起來,做一番偉大的事業(yè)。老大爺笑呵呵地聽我們高談闊論之后,淡淡地說:“人生道路,總是得一步一個腳印走下去的,在你走到最后一步之前,你都不能說你完全了解了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