晦者忌名也,以名近明,有亢上有悔之虞。
大意
謀晦最忌諱的就是威名遠(yuǎn)播,因為美名近于“明”這種狀態(tài),會招致上位者的猜疑,而使居于上位者感到惴惴不安,要是這樣的話,你就應(yīng)該小心會有折損的危險了。
實例
利害朋友應(yīng)提防
唐玄宗在位時,有李適之和李林甫兩位宰相共同輔政,李適之為左相,李林甫為右相。當(dāng)時,唐玄宗沉湎酒色,窮奢極欲,弄得國庫日見空虛,滿朝文武都很著急,日夜思謀開源節(jié)流之計。最后,皇上也感覺到了財政威脅,下詔讓兩位宰相想辦法。
形勢所迫,二人都很著急。但李林甫最關(guān)心的卻是如何斗倒政敵,獨攬大權(quán)。看著李適之像熱鍋上的螞蟻,李林甫生出一條毒計來。散朝之后,二人閑扯,李林甫裝作無意中說出華山藏金的消息。他看到李適之眼睛一亮,知道目的達(dá)到了,便岔開話題說別的。
李適之性情疏率,果然中計,忙不迭回家,洗手磨墨寫起奏章來,陳述了一番開采華山金礦、以應(yīng)國庫急用的主張。唐玄宗一見奏章大喜,忙召李林甫來商議定奪。李林甫看了奏章,裝出欲言又止的樣子。于是唐玄宗命他有什么話都說出來。
李林甫壓低了聲音裝作神秘地說:“華山有金誰不知?只是這華山是皇家龍脈所在,一旦開礦破了風(fēng)水,國祚難測呀?!毙诼犃T一激靈,繼而點頭沉思。
那時,風(fēng)水之說正盛行,認(rèn)為風(fēng)水龍脈可澤及子孫,保佑國運。今聽得李適之出了這樣的餿主意,唐玄宗心中當(dāng)然不高興。李林甫見有機(jī)可乘,忙說:“聽人講,李適之常在背后議論皇上的生活末節(jié),頗有微詞,說不定,這個開礦破風(fēng)水的主意是他有意……”“別說了!”唐玄宗心煩意亂,拂袖到后宮去了。李林甫見目的達(dá)到,心中暗喜,點著頭走了。
自此,唐玄宗見了李適之就覺得不順眼,最后找了個過錯,把他革職了。朝廷實權(quán),便落在了李林甫手中。
簡評
李適之本是位高權(quán)重之人,在他的身邊,必會有一群小人惦記著陷害他。而他本人卻認(rèn)識不到這種情況,或者認(rèn)識不足,最后被李林甫抓到痛處,到唐玄宗面前告了一狀。唐玄宗作為一個皇帝,即使再怎么寬容,也不可能在龍脈一事上做出退讓,于是就有了革職李適之的舉動。
一個人,尤其是一個有權(quán)、有勢或有錢的人,比普通人更要謹(jǐn)言慎行,以防露出馬腳,被小人利用,陷你于不利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