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茗心(三)(2)

山居性紀:性是種子,禪是花開 作者:吳光磊


 

有時候,我也愿意把“它”比作我沉默的朋友,正如這首叫做《啞子》的小詩——

有個優(yōu)雅的啞子在你的內(nèi)心

注視著一切

在所有過往的煙云里

在那些繁蕪的遮蔽里

就像永不暝目的月

在白晝消隱

在黑夜蒞臨他沉默

并且孤絕

涓涓的

奏著你聽不懂的音樂這不由得又讓我想起許巍的《晴朗》——“我愛這精彩的世界,交織著太多的悲喜,我愛這精彩的電影,如夢幻如空花。我那總沉默的朋友,你讓我感覺到力量,曾在我心中的傷痛,如過眼的云煙?!?/p>

顯然,他也得到了某種啟示,接通了某種靈感的源泉。裳兒,我該怎么才能向你指認“心”——我這沉默而永不說話的朋友呢!我該怎么才能喚起你那本有的清澈與明晰。

不必著急,還是先讓我借用一個心靈導(dǎo)師曾經(jīng)的故事講起吧。你只需要在一個無事的下午,沐浴后,盤腿坐在那張竹席羅漢床上,安閑滌慮,細心地跟隨—— “曾經(jīng),有個偉大的修道者,每天夜晚都要到河邊靜坐、冥想。河邊的子夜是那樣的安寧與清靜,使他可以完全地放下一切身外的世界,內(nèi)省——全然地去感受內(nèi)在的心靈。

“事實上,并不稀奇,他坐在那里什么也不做,只是看著,看著那個能看著這一切的看者——那既不是他的身體,也不是他的頭腦,卻能夠感受這身心內(nèi)外世界變化的‘內(nèi)在’。

“有一天,他晚上從河邊回來,途徑一家富商的豪宅。他還在認真地覺知著自己的內(nèi)在。他已經(jīng)可以,不僅僅在靜坐中覺知,而是嘗試,把這種覺知的、心的品質(zhì),帶到每一個或動或靜的當下。行、住、坐、臥,以致燒水、做飯、上廁所……,他都清醒地對那內(nèi)在的——‘能覺知的心’保持覺知。當然,由于這份清醒,他也自然地“知道”自己正在做著什么,完全保持一種‘心’的在場,一種醒覺的清楚。通常,修行人把這叫做‘保任’——保持覺知的心態(tài)的任運——隨時隨地自在地對內(nèi)在、對當下的一切生起覺知。正如我前面比喻的——如護珠目——如同保護著自己的眼睛。

“正在這時,富商的看門人,恭謹?shù)刈哌^來。他已經(jīng)觀察這個人很久了,感覺很奇怪,因為每天這個人都準時地經(jīng)過這里,并且總是默然地、安靜地獨行。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