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我們也要好好想一下,看一看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孩子如此拖拉,看一看我們是不是也要承擔(dān)責(zé)任。因為像心樂這樣沒有人督促就會變得拖拉的孩子,基本上都是因為我們之前總是督促他,他才形成了這種不良的習(xí)慣。那么我們又該怎樣做呢?
▲ 用游戲幫孩子建立起時間觀念
時間對于孩子來說是抽象的,他可能并不能完全理解時間的流逝究竟是個怎樣的概念。為了幫助孩子建立起基本的時間觀念,我們首先就要讓他明白時間是一種不可逆的存在。
比如我們可以和孩子玩一種名叫“X分鐘工作”的游戲。這種游戲是讓孩子在一定時間內(nèi)做一件事情,使他感受到時間與他眼前要做的事情的關(guān)系。我們可以以5分鐘為限,用鬧鐘來計時,或者與孩子比賽收拾玩具,或者和他一起閱讀故事書。當計時結(jié)束之后,要讓孩子看到在5分鐘之內(nèi)他都做了什么,比如收拾了多少玩具、讀了多少個字,等等,這會使他有一種成就感。同時我們還要告訴他,剛過去的5分鐘永遠都找不回來了,被他用掉了,而他學(xué)會了收拾玩具、學(xué)會了幾個生字,這就是那5分鐘送給他的禮物。
▲ 與孩子達成一種時間上的約定
孩子之所以不覺得時間緊迫,是因為我們從最開始就向他傳遞了一種“時間其實是夠用”的觀念。
我們可以仔細想一想,就拿孩子上學(xué)來說,如果他7:30必須出門,我們自己可能會將最后的時間限制在7:25。從7:30開始,我們就不斷地給他“放寬”時間,“我再給你5分鐘,快點!要遲到了”,我們之所以這樣說,就是要讓他快一些,可我們卻很安心,因為我們自己就先留了一個5分鐘的緩沖期。也就是說,即便孩子在7:25并沒有做好準備,我們依然能保證他在7:30出門。但這樣一來,孩子就會感覺:原來時間永遠都是夠用的??!媽媽說要遲到了,可我也沒遲到啊。
針對這樣的情況,我們可以改變一下“催促”方法,和孩子就時間做一個約定。一位媽媽就采用了這樣的方法:
我女兒很磨蹭,做什么事都慢吞吞的,比如說吃飯,她會一直磨著吃不完。有時候我們連碗都刷完了,可她依然還在吃。后來,我告訴她:“如果我們吃完飯之后你依然沒有吃完,那么我就會直接收掉你的碗筷,不管你有沒有吃完。”女兒對我的話毫不在意,下次吃飯時,她依然很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