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從25歲到40歲,有不同的責任和焦慮,而體能、經(jīng)驗和心態(tài)也大不相同。
剛畢業(yè),一心想找份好工作,但到底什么樣的工作算好,心里沒底,也鬧不清自己能干什么,喜歡干什么。
工作兩年有點感覺了,發(fā)現(xiàn)具備某些優(yōu)勢的人才夠格挑好工作,于是想搞明白并縮小自己的差距。等到自己也能挑好工作甚至被委以重任,28歲、30歲到了,掙的錢多起來,買房提到議事日程上,卻發(fā)現(xiàn)房價漲得太快,通貨膨脹讓手中的儲蓄貶值,掙得多可能還不如買得對,會理財。
有人見別人賺了,也跟著炒股,卻把本兒都搭進去了,他一咬牙,誰再提理財就和他急!人到這個階段會發(fā)現(xiàn),不是什么人都能靠投資掙錢的。
28歲、30歲,正當主流城市人口的結婚高峰,女性很焦慮,是否馬上要孩子?要,走勢正漂亮的職業(yè)進程就會落后;不要,得拖到啥時候?超過35歲就不好了。
男人的35歲是焦慮的,經(jīng)驗和體力結合完美地運行到了黃金分割點,對總監(jiān)以下的職位,如果能成這時候就該成了,到35歲還沒升,有點急人了。
40歲以后,維和、求穩(wěn)成了主旋律,升職就算了,但求不要壓力太大,健康比什么都重要。有條件的人開始考慮退休。
首先需要了解自己是什么樣的人?想要什么樣的生活?處在怎樣一個階段?然后才談得上將會怎么去做。WHY比WHAT更重要。
理想的工作有四個特性:
一、是你喜歡的;
二、是你擅長的;
三、能使你賴以謀得想要的生活質量;
四、合法合情。
另一個角度的歸納顯得復雜一些——優(yōu)秀的人才有一些共性:
敏銳的判斷力;卓越的影響力;高效驅動業(yè)績的能力。
判斷力是對方向、機會的識別和把握。
中國人喜歡說,某某站對了隊,跟對了人;又喜歡說某某錯誤地估計了形勢,這下?lián)p失重了——這都是對判斷力的一種評價。人的一生總在做出選擇,審時度勢,人無可免。
判斷力好是什么意思?當別人都還沒看出來是個機會,你就先看出來了;光看出來還不夠,還得抓緊采取行動把握住機會;甭管情況多復雜,你都能很快就抓住問題的關鍵,說話到點,做事靠譜。
房價和股票從來沒有像過去幾年里那樣深入而廣泛地影響中國人的生活。小說中孔令儀勸沙當當把錢拿去買房,而楊瑞建議她買股票,這都是時代背景下普通人根據(jù)自己的見識做出的判斷。
葉陶認為擇偶是改變命運的第二次機會,他的擇偶標準是,“漂亮的老婆不是他自己這樣的窮人該想的,至于溫順,既不能當飯吃也不能頂錢使,如今啥都貴,男人要是自己沒本事,就更該找個有本事的老婆,否則,就是對家庭、對社會都不夠負責了?!比~陶在明確自己有幾兩本事、想要什么樣的生活后做出的判斷,拋開俗氣高雅不談,邏輯上他的判斷過程是合理的,強于無根據(jù)的自信。
當人有了清醒的自我認知,對自己和世界的看法就能更加達觀和明智,知道哪些事情要有毅力去堅持,哪些事情要有心胸去放棄。
什么是影響力?
我們會聽到類似申明:其實,我還是沒搞明白,但老王是內行,他說行,我聽他的;我愿意跟著老王,他了解我,我想干啥不想干啥他心里有數(shù),合作起來有默契;我是粗人,老張那酸不拉唧的德性,我沒法跟他一塊兒,人家老王也是文化人,就不像老張那樣動不動就咬文嚼字。
老王明顯善于施加自己的影響,說服他人和自己合作。此結果的原因何在?他明白人家心里擔心啥、想要啥,而且,能根據(jù)對方的人際風格,調整自己的方式——這就是影響力好。
要說服觀點不一致的人與自己合作,除了解決方案確實有效,還需要好的溝通技巧。
職場中的主流精神需求有:被尊重,被信任,安全感。小說中,當拉拉意識到李坤的影響力有問題時,向李坤詳細介紹了溝通的技巧,諸如陳述客觀事實而不給對方貼標簽以免引起爭議;聆聽并且回應;表示理解,但理解不代表同意等——這些技巧乍一看有些復雜,使用多了也就習慣成自然人劍合一了。
關于驅動業(yè)績的能力。
小說中,杜拉拉在評價大區(qū)經(jīng)理陳豐的時候,曾提到他“永不滿足現(xiàn)狀”,這是驅動力好的一個典型表現(xiàn)。
當銷售經(jīng)理抱怨工資沒有競爭力,杜拉拉明知道薪酬經(jīng)理王宏不好講話,還是主動找王宏商量,為了說服王宏,在很忙的情況下,她愿意承擔薪酬分析的任務,她清楚周酒意對此有意見,但仍不同意應付了事。這個過程中,拉拉有一個明顯的特點——積極主動地推進目標的實現(xiàn),即使這樣的行為意味著給自己找事兒甚至可能有風險——這是驅動力強的另一個標準特征。
作為小說,《杜拉拉2華年似水》展示了2005—2006年中國一線城市25歲到40歲人群的職場。同時,職場無法孤立于時代和生活,投資和住房作為黃金十年這場浩大的經(jīng)濟盛宴中尤為強悍的兩條主旋律,被先知先覺者和后知后覺者或暢快或憤怒地演繹著,與各種經(jīng)典剽悍的職場規(guī)則纏綿交織在打工者的思想中,成就一幅主流城市生活的畫卷。
中國不是福利國,房子、教育、醫(yī)療和養(yǎng)老問題的解決,對大部分人而言,是通過打工的收入實現(xiàn)的,同時,理財和身心平衡越來越需要引起重視。
希望這本小說,能夠對人們的生活有一些超越職場規(guī)則的現(xiàn)實意義,使我能回報市場和讀者的知遇于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