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種他讀得較多的書是林紓的翻譯小說。林紓也是所謂桐城派文人,也是要用上好的古文來譯外國的作品。不過他與嚴復(fù)有很大的不同,嚴復(fù)是通外文的,而林紓則對外文茫然無知。他通過身邊幾個通外文的助手的口述,翻譯了很多外國作品,這在當時乃至現(xiàn)在都是文壇上的一個奇觀。
因為不懂外文,他更能得心應(yīng)手地發(fā)揮他古文好的優(yōu)勢,對作品加以潤色甚至改造。又因為他翻譯的書多是文學作品,所以讀起來就比嚴復(fù)的譯作生動有趣得多。
但同時也正因為林紓不懂外文,所以他在挑選外國作品時,不得不依賴幾個助手的眼力。有些作品并不值得翻譯,只是因為故事特異、驚險或者有趣,就譯出來了。因此也浪費了不少筆墨在無聊的作品上。
魯迅去南京上學時,林紓已經(jīng)用冷紅生的筆名,翻譯出版了法國小仲馬的《巴黎茶花女遺事》,風行全國。曾有人寫詩說:“可憐巴黎茶花女,斷盡支那浪子腸?!币髴賽酆突橐鲎杂傻闹袊贻p人,被瑪格麗特和阿芒的遭遇深深地感動了。
林紓還是中國最早翻譯英國著名的偵探小說《福爾摩斯探案》的人,他的譯本取名《包探案》。魯迅也是一到南京就買了的,是有光紙印的書,這不同于老式的石印或木版書。同時還買了林譯的神怪小說《長生術(shù)》,是英國哈葛得所著,講的是“罐蓋人頭之國”的奇異事情。林紓一生譯了多種哈葛得的作品,惹得有人指責他鑒賞力低下。其實越是這類講神怪和奇異風俗的小說,越是能贏得普通讀者的歡心,再加上一個出奇制勝的書名,就成為所謂暢銷書。哈葛得的小說,林紓還譯了《埃及金塔剖尸記》和《鬼山狼俠傳》等等,魯迅和周作人都讀過。
魯迅對林譯司各得(司各特)所著《撒克遜劫后英雄略》印象很深,認為是林紓真正花了工夫的譯作。司各特這本小說,講述了撒克遜人抵抗諾曼人入侵的故事。魯迅對它感興趣的原因是,當時中國人正受著帝國主義列強的欺凌。而且,作為漢族人,又受著滿族統(tǒng)治者幾百年的壓迫和奴役。這意思,他后來到了日本更清晰地看到了,當他自己也搞翻譯時,就順著這種取向前行,所選作品切合那時的民族民主斗爭。
少年兄弟情誼
最高興的事是春節(jié)放假,回鄉(xiāng)探親。舊歷的新年畢竟最像新年,家家祭灶,祈求上天的祝福。
這一年,他見到少年時代的伙伴運水,他們一起在紹興城里游玩。運水平時少進城,所以在這個時候想多看些熱鬧。魯迅和運水再加上兩個弟弟,去觀看了外國油畫展覽,雖說只有一些外國人物如黑格爾、康德等的畫像,但對于不熟悉西方繪畫的紹興人來說,也算一件很轟動的事。后來他們幾個人還一起去陶二峰游覽,那里有當?shù)刂臏y字先生。運水是迷信這一套的,測字先生就對他演說了一陣。站在旁邊的魯迅覺得十分可笑,那測字先生滿口胡言,破綻百出,居然也能混到飯吃。
最高興的事是兄弟們在一起談天。魯迅給兩個弟弟講南京學校里的事情,他們對外面的世界愈發(fā)向往,特別是二弟,極想跟哥哥一起去南京求學。他們在一起切磋詩藝。魯迅在南京曾托人給二弟捎回王漁洋編的《唐人萬首絕句選》一部,還捎回《周濂溪集》,就是周氏家譜上記的他們的老祖宗周敦頤的著作。這一年魯迅寫了一首詠荷花的詩,取的正是周敦頤《愛蓮說》的意思,詩題《蓮蓬人》,署名戛劍生:
芰裳荇帶處仙鄉(xiāng),風定猶聞碧玉香。
鷺影不來秋瑟瑟,葦花伴宿露壤壤。
掃除膩粉呈風骨,褪卻紅衣學淡裝。
好向濂溪稱凈植,莫隨殘葉墮寒塘!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立志做一個正直的人,在這污泥濁水的世界,保持純真。
送灶日這天,魯迅和周作人都有詩作。魯迅的詩題是《庚子送灶即事》,署名戛劍生,有“只雞膠牙糖,典衣供瓣香。家中無長物,豈獨少黃羊!”從詩中可以看出,當時他們家里的破落景象,“家中無長物”,而供瓣香則需要典衣。魯迅在這祝福的熱鬧氛圍里又想起了自己小時候常常出入當鋪的情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