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家族的衰敗(3)

周氏三兄弟 作者:黃喬生


后來因為皇甫莊的房屋租期已滿,外婆和小舅父回到安橋頭老家,兩個外甥跟隨大舅父移居小皋埠。

小皋埠是大舅父的岳家。他的岳父名叫秦秋漁,是一個舉人,詩畫都做得好。四卷的《娛園詩存》,大部分是他的朋友們吟詠他的花園“娛園”的作品。娛園里長滿了草,顯得荒涼。但比起周家的百草園,它也自有其奇妙的所在。院子里是一個不算大的水池子,池邊是一間單面開著門窗的房子,上面掛著匾額:“潭水山房”。兩兄弟覺得這構造很有意思,因為這是家里所沒有的。

這里的孩子很多,大舅家有兒子佩紳、女兒珠,小舅家有四個女兒,琴、意、林和昭,琴與樟壽年齡相當。表兄妹們平時見面機會并不多,現(xiàn)在可以經常在一起游玩,自有許多樂趣。

娛園的主人是秦少漁,也就是大舅父的內弟,孩子們都叫他“友舅舅”。他也喜歡畫畫,樟壽算得了知己,從此就不再摹寫繡像,專跟他學繪畫了。

秦少漁藏有很多小說,多為石印鉛印。他本人看過后就隨手扔在一間小套房里,樟壽可以到那里自由翻看。不過因為扔得滿地都是,找起來比較費事,六冊八冊一部的小說,湊齊了很難。但樟壽很愿意把工夫用在這里。他從中得到不少益處。以前在家只見過普通的幾種小說,如《三國演義》、《西游記》、《鏡花緣》、《封神榜》之類,在這里,他看到《紅樓夢》和各種續(xù)《紅樓夢》的書,還有各種各樣的俠義小說。

游娛園、看小說,自然是快樂的。但也有不方便的時候。年齡大一些的樟壽就能感覺得到,住的時間長了,便是很近的親戚也有不耐煩的地方。大概是嫌他們兄弟像乞食者似的賴在這里,還有不知禮貌的孩子竟直接說出來了。

無論是掛在臉上,還是脫口說出,老二不解事,便不以為然,老大就敏銳地感受到寄人籬下的屈辱了。

他們在外住了大約半年,第二年夏天,因為父母覺得孩子們已經不可能因科場案受牽累,就把兩兄弟接回了家。

新臺門籠罩在一種哀痛、沒落的氛圍中,人人無精打采。大家心里都明白,周家從此必須習慣在屈辱和困苦中度日。

老大和老二繼續(xù)讀書。三兄弟都培養(yǎng)了買書的愛好。老大買的最多的還是畫譜,陸續(xù)買了《海上名人畫譜》、《點石齋叢畫》、《阜長畫譜》、《椒石畫譜》、《百將圖》、《古今名人畫譜》、《天下名山圖詠》、《梅嶺百鳥畫譜》,還有四集的《芥子園畫譜》。

兄弟們對圖書極為珍愛,容不得折痕和污點。每逢晚上,便到了孩子們讀書用功的時候。老大知道節(jié)儉,為了省燈油,他就到母親的房里,把桌子擦得干干凈凈的,拿出他心愛的藏書來翻看。他看書之前一定要檢查一下手指是不是干凈,翻書的時候也是用指頭拿住書頁折縫上端有墨線的地方,絕對不用指甲在書上刮過去,使書的一角翹起來。幾個弟弟可以在一旁看,但不允許向書上摸,弄臟了他是要生氣的。因為木箱容易生蟲,母親特意將床頭的一只紅皮箱騰出來給他存書。老大對書籍簡直有潔癖,有時買了書回來,看到有一頁上字不清或者紙不夠白凈,他不嫌路遠,拿了書去店里調換。有一次書店的老板被找得不耐煩了,諷刺他說:“這書的紙比大姑娘的臉還白呢?!彼苌鷼?,從此再也不去那家書店買書。

紹興有不少刻書鋪,工人們在里面刻字刻圖,老大喜歡進去看這手藝,久而久之,自己也養(yǎng)成了動手的習慣和精細的鑒賞力。他包書包得好,讓兩個兄弟欽佩不已,就是他從書坊工人那里學來的。后來因為財力有限,兄弟們經常買些舊書。一般舊書封面總是有些臟破,需要改換,或者拆開重新裝訂,這一套手藝老大也很精通。

家庭的經濟條件日益衰敗下去。安頓了祖父在杭州的生活,家底也基本上空了。身體衰弱的周伯宜,想到前途一片黑暗,就越發(fā)地沒有好脾氣。家人都看著他的臉色,不敢惹他生氣,尤其是母親,更加體貼父親的心情。甲午年又逢大考,母親及早把父親的考籃收起來,把考試用的作文范本《經策統(tǒng)纂》也藏起來,她怕丈夫看了傷心。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