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公大臣們都知道慈禧的心思,但這件事情已被炒得沸沸揚揚,如果參議失當,勢必會引起騷亂,也會引火燒身,所以他們都不敢發(fā)表自己的真實意見。王公大臣中有很多人都質(zhì)疑此事,可面對慈禧那個性情怪異的女上司,他們往往言不由衷,各執(zhí)一詞,眾說紛紜。很長時間過去了,也沒有形成一個統(tǒng)一的處理意見。
這種情況顯然對慈禧不利,她必須快刀斬亂麻。可面對王公大臣的種種參議,她頭皮發(fā)麻。她甚至很生氣:這么多王公大臣,怎么就沒有一個人能站出來力挺我呢?難道這么多人,連一個解決問題的辦法都想不出來嗎?我不相信,我偏不相信!這些人分明在看我的笑話,不好玩,很不好玩!氣死我了!
● 給力的奏折
四月的一天,就在慈禧無計可施、氣急敗壞的時候,一道非常給力的奏折讓她眼前一亮,大喜過望,如釋重負。那道奏折這樣寫道:
“請?zhí)竺鹘弟仓?,光緒皇帝生了兒子后,就要作為同治皇帝的嗣子。慈禧太后的所作所為,既是兩宮太后的意思,也是皇帝本人的意思,兩宮太后和皇帝是一家人,既然他們的意見都一致,那么他們的意見就合乎祖宗家法,合乎臣心民意,大家就不要再起哄啦?!?/p>
“繼位和繼嗣其實都是那么回事,都是皇家的事,皇家愛咋地就咋地?,F(xiàn)在雖然沒有確定由誰來繼嗣同治帝位,但將來繼承光緒帝位的人,也一定是繼嗣同治帝位的人。也就是說,繼承光緒帝位的人和繼承同治帝位的人,其實是一個人。大家不要把這個簡單的事情搞得那么復(fù)雜,把簡單的事情搞得很復(fù)雜,豈不是很累嗎?”
“早在四年前,太后就解決這事了,可吳可讀偏要死諫,他這是脫褲子放屁,他死得毫無意義,他白瞎了他自己。作為官員,上書言事時,要多提一些有利于國家建設(shè)和發(fā)展的事情,不要老整那些蛋疼的提案,也不要揪著那些既定的事情不放,簡直是吹毛求疵!”
這道奏折真的非常給力,既強有力地替慈禧作了辯解,也維護了慈禧的正統(tǒng)地位和切身利益,慈禧看過之后,眼睛為之一亮,心頭為之一震,然后被感動得掩面而泣:這奏折寫得太好了,太給力了,事情可以解決了!
● 姐姐的告白
隨后,她一看奏折落款,禁不住尖叫:又是那個張之洞啊!該死,我差點把他忘了!
張,姐當年真沒看錯你,你也真不愧是個奏折帝。你咋那么懂姐呢?又咋那么有才呢?從來沒有人如此,打動姐的心。
張,你寫的這道奏折真是太給力了,幾句話就批駁了吳可讀的所有指責和大臣們的所有議論,相信他們看了你的這道奏折后,都會無話可說,這是姐想要的結(jié)果。
張,你替姐擺平了這事,姐特別感謝你!放心,等姐忙完這一陣子,就著手提拔你。姐知道你前些年升遷慢,工資低,這都怪姐粗心大意,可姐過得也不如意。
知道嗎?姐當?shù)牟皇翘?,而是孤獨和壓力。這年頭,做女人難,做皇家女人難,做權(quán)力型皇家女人更是難上加難。因此,無論姐前些年怎樣冷落你,你都不要往心里去啊,姐今后一定會補償你、報答你!
● 一石二鳥
慈禧在心底盛情感謝了一番張之洞后,就根據(jù)張之洞的這道奏折,理直氣壯地發(fā)布了一懿旨:“今后,在光緒皇帝所生的兒子中,誰繼承皇帝位,誰就是同治皇帝的兒子!”
慈禧的意思是說,此事就這么地了,今后這事誰也不要再議了!這道懿旨發(fā)布后,朝臣們真的不敢再提此事了,而慈禧則安然地坐在太后的位置上繼續(xù)呼風喚雨。
這一切都是必然的,但這一切也有賴于張之洞。張之洞成功而出色地討好了慈禧,他必將一本萬利。
張之洞在討好慈禧的同時,也討好了醇親王奕譞。因為吳可讀在遺書上明確要求慈禧現(xiàn)在就要為同治皇帝立嗣。如果真要現(xiàn)在就立嗣,那皇位繼承者肯定就不是光緒皇帝的兒子了。如果不是光緒皇帝的兒子繼承皇位,那醇親王可就虧大了。因此,張之洞上的這道奏折,既維護了慈禧的地位,也保障了光緒皇帝和醇親王一家人的利益,他當然討好了醇親王。
醇親王記住了張之洞的好。五年之后,當他出山接替恭親王執(zhí)掌軍政大權(quán)時,他和他領(lǐng)導(dǎo)的那幫軍機大臣,就成了張之洞強有力的靠山。他們這幫人政見相同,互相倚重,從而形成了一個龐大的政權(quán)陣營,在晚清政壇上獨占鰲頭,獨領(lǐng)風騷。
至此,張之洞經(jīng)過十幾年的苦心經(jīng)營,成功地為自己織就了一張關(guān)系大網(wǎng)。他上有慈禧、醇親王、李鴻藻、張之萬等人,中有清流黨那幫哥們兒弟兄,下有數(shù)百門生。在不久的將來,他將利用這層關(guān)系大網(wǎng),穩(wěn)定晉升,輕松做官,從而成為晚清官場達人!
靠當憤青發(fā)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