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快樂與朋友分享
如果有一天我們獲得了某個獎項,或是取得了某個成就,若是沒有朋友與我們一起分享,那么,這種快樂就會變成苦澀。有時,當我們不停地努力,不懈地奮斗,就是為了朋友一句:“加油,等你成功時,我們好好地喝一杯?!蹦芘c朋友分享生活中的快樂,這本身就是一件很快樂的事。生日時,需要有朋友在身邊;結婚時,希望與朋友一起分享喜悅。一個人一生中,若能尋得幾個真正的朋友,那么他做什么事都帶勁,因為不管什么時候,都會有朋友在身邊。
關于友誼的闡述有很多,真正的友誼說到底更多的是建立在牢固的尊敬、仰慕以及雙方心靈的息息相通上的,而不是一時的狂熱和情緒化的沖動。如果對朋友的愛超出了一定限度的話,往往會無原則地喪失公正和真實性,而最終的結果就很可能是翻臉,或者是反目成仇。因此,最深厚的、最持久的、最牢固的友誼還是那種建立在原則、仰慕和尊重基礎之上的友誼。
“如果在地獄里的某個地方,我所有的朋友都在那里的話,我寧愿地獄;同樣,如果我的朋友們被扔在無窮的黑暗中時,我寧愿不要任何我在書上看到過的天堂。”這是令人尊敬的邁諾特·薩維奇在作題為“友誼”的演講時發(fā)出的驚人之語,愿隨朋友下地獄,當然也愿與朋友分享快樂和幸福。
一個不愿與朋友分享快樂的人,只能算是一個最虛偽的人,因為這樣的人只想得到朋友的幫助,在朋友功成名就時就跟隨,一旦朋友遭遇不幸,就背棄。這樣的人永遠也找不到真正的朋友。有人曾說,判斷一個人是不是有用之輩,是不是一個品格健全的人,去他的喜宴上看看吧,若是有很多朋友,而且是很多真心為他高興的朋友,那么他就會是一個成功的人。
快樂和痛苦都要有人分享。沒有人分享的人生,無論是成功的還是失敗的,都是毫無意義毫無價值的,這樣的人生是一種懲罰。
很多人有這樣的體驗,當我們遇上一件快樂的或者痛苦的事情時,總要迫不及待地告訴親人或者朋友,讓他們分享快樂或者從他們那里尋求安慰。每個人的內心都有脆弱、孤獨的一面,沒有能力獨自承受太多的大喜大悲。如果沒有人與你分享一切,快樂便不再是快樂,而痛苦也會變得更加痛苦。
一位猶太教的長老酷愛打高爾夫球。在一個安息日,他覺得手癢,很想去揮桿,但猶太教規(guī)定,信徒在安息日必須休息,什么事都不能做。
這位長老實在忍不住,決定偷偷去高爾夫球場,想只打9個洞就好了。
由于安息日猶太教徒都不會出門,球場上一個人也沒有,因此長老覺得不會有人知道他違反規(guī)定。
然而,當長老在打第二洞時,卻被天使發(fā)現了,天使生氣地到上帝而前告狀,說某某長老不守教義,居然在安息日出門打高爾夫球。
上帝聽了,就跟天使說,會好好懲罰這個長老。
第三個洞開始,長老打出超完美的成績,幾乎都是一桿進洞。
長老興奮莫名,到打第七個洞時,天使又跑去找上帝:“上帝呀,你不是要懲罰長老嗎?為何還不見有懲罰?”
上帝說:“我已經在懲罰他了?!?/p>
直到打完第九個洞,長老都是一桿進洞。
因為打得太好了,于是長老決定再打9個洞。
天使又去找上帝了:“對他的懲罰到底在哪里?”
上帝只是笑而不答。
打完18個洞,成績比任何一位世界級的高爾夫球手都優(yōu)秀,把長老樂壞丁。可是,長老也只能自己一個人樂,因為他不能對任何人說,他在安息日這一天打出了這么好的成績。這么一想,長老變得郁悶起來了。
天使問上帝:“這就是你對長老的懲罰嗎?”
上帝說:“正是。你想想,他有這么驚人的成績以及興奮的心情,卻不能跟任何人說,這不是最好的懲罰嗎?!?/p>
不管你擁有多大的快樂,都需要與人分享。當你痛苦難耐時,也需要有人來分擔。分享快樂,快樂加倍;分擔痛苦,痛苦減半。所以,當你快樂時,別忘了與你的朋友你的家人分享,這樣,當你痛苦時,才有人與你一起分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