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對話——用童心對待童心
由于孩子比較矮小,因此,在家長與孩子的交流過程中,很容易就形成了視線上的距離。這種距離拉大孩子與家長心靈的距離。
在教育孩子時,家長們早已習慣,站著說話,對孩子發(fā)號施令,把自己的思維和主觀愿望強加到孩子身上,而很少考慮到孩子內心的想法。當自己的愿望與孩子的想法產(chǎn)生碰撞的時候,家長就會對孩子大失所望,然后強制孩了按自己的意愿行唐,根本不會考慮孩子的感受。
家長們或許不知道,每一個女孩,天生就傾向丁關心式的生活方式,她們非??释改傅膼?,喜歡用語言來表達自己,希望能在與父母的交流中來獲取愛的信息。
在女兒的眼中,獲去父親的愛更加重要,所以,她們更喜敢和爸爸交流,從爸爸那里得到認可,得到滿足,得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細心的父親不難發(fā)現(xiàn),女兒還在搖籃里的時候就渴望與你交流,當你長時間不搭理她,不給她個擁抱,不和她說上幾句話,她就會不斷地哭鬧a當你湊到她而前,箋瞇瞇地說:“寶貝,怎么哭了?爸爸來了,不哭了?!比缓?,輕輕地在她幼小的身軀上拍打,她就會立即停止哭泣,然后看著你咯咯笑。
可是,隨著女兒漸漸長大,不知從哪天開始,父親驚奇地發(fā)現(xiàn)女兒好像出了什么問題。
她不像原來那么好哄了,說上幾句好話就睡著了;她總是在我耳邊嘰嘰喳喳叫個不停,搞得我心煩意亂,什么都做不下去了;說她兒句,她脾氣比誰都大,還動不動就搞失蹤;我的話一點都聽不進去,總是和我犟嘴。
女兒身上出現(xiàn)這么多的“壞毛病”的原因是什么呢?這足因為很多父母昕女兒犯了錯誤,不管一七I'-就大發(fā)雷霆,或者根本就沒有與女兒交流,就算交流,也不會蹲r身耐心地和女兒交流。
一天王梅在接士兒放學回末的路上,女兒悄悄地說:“媽媽,我想問您件事情。”王梅開始還很耐心地說:“問吧,什么事啊,這么神秘?!?/p>
女兒看著媽媽說:“您小時候聽老師講課會犯困嗎,”
“有時候會啊,怎么了?”
士兒的眼睛正馬放光,說 “真的呀’原來媽媽也跟我一樣,聽老師講課臺犯困?。 ?/p>
王梅一聽女兒這么說就急了,立剝甩掉女兒的手,低下頭,用手指比自己矮很多的女兒說:“你一個女孩怎么就這么愛犯困?老師上課你睡覺怪不得成績一直不好呢,原束你一上課就睡覺啊。爸爸媽媽為你花了多少心血。你知道嗎?你太讓我失望!!”
女兒揚著脖子,無辜地看著媽媽,眼淚流了下來,王梅一陣訓斥后,氣得坐在路邊的板凳上,女兒抽泣著說:“媽媽,你為什么生我的氣?我的話還沒說完呢,我今天就是在數(shù)學課上犯困了,但是我沒睡著,我還狠狠地掐了自己一下,下課后,我怕自己沒聽清楚老師講的試題,還特意向老師請教了呢?難道我錯了嗎?”
聽完女兒的講述,王梅真是后悔,女兒為此好幾天沒怎么搭理她,接士兒放學的時候,女兒也不說話了。
交流本身是門不難掌握的藝術,只需要你耐心一些聽孩子把話講完,耐心地交到女兒怎么去做,讓女兒知道并且接受正確的想法。然而,很多父母就像王梅那樣'對門己的女兒動不動就發(fā)火,并乩“居高臨下”地訓斥自己的女兒。當女兒成績不理想時,本想聽聽女兒解釋,但是孩了說不了幾句,父母聽不下去了,就開始大聲呵斥:"你看你,知道自己粗心,還從來不改正!”當父母聽到女兒對某什事情困惑時,總是不耐煩地說:“去去,小孩子懂什么,一邊兒做作業(yè)去?!?/p>
對于女兒來說,她的要求其實并不高,只需你耐心聽聽她的話舌,并且給也你的意見,她就滿足了,她就覺得你是愛她的。如果作為父母,連最起碼的交流都不給女兒,她將如何才認可你,才把你當成一個好的父母呢?
父母課堂在心理卜“蹲下來”
“蹲下來”不是形式上的,而是站在同一個心理高度上,以平等的態(tài)度和眼光,用認真而親切的態(tài)度,把孩子看成個需要尊重的獨立的人。蹲下來和孩子說話,就是從他的思維方式和年齡特點,去理解包容你不能接受的事情,同時作恰當?shù)囊龑Ш吞幚?,而不是讓孩子處在被“控制”的悲哀中?/p>
張媽媽有一對可愛的雙胞胎,當張媽媽帶他們去超級市場時,4歲的兒子因為姐姐先坐進汽車而不高興樂,張媽媽在車門口蹲下,用手握住兒子的雙手、臉對臉地、目光正視著孩子,誠懇地說:“毛毛,誰先坐進汽車并不重要,對嗎,”毛毛看著媽媽會意地點點頭,鉆進了汽車并接著姐姐坐下了。
第二天上午,張媽媽和孩子們去公園玩,毛毛和姐姐跑跑跳跳,到湖邊去看戲水的鴨群時,不小絆了一跤,眼淚在他的大眼睛里滾動著,馬上要流出來了。這時,張媽媽又很自然地蹲下采,親切地對兒子說:“你已經(jīng)不是小寶寶了,是不是’你是個大男孩兒,絆一下沒關系的,對嗎?”孩子一下就收住了眼淚,自豪地玩去了。
張媽媽教育孩子的言語和行為是值得稱贊的。蹲下來同孩子在同一個高度上談話,同孩子臉對臉、目光時視著談話,輕聲細語地耐心說服教育,而不是自上而下的,更用不著大聲呵斥,這不僅體現(xiàn)了大人對孩子的尊重,也體現(xiàn)了家長對孩子認真而親刨的態(tài)度。
讓孩子知道,凡事均可與你協(xié)商“蹲下來”跟孩子講話是一種非常有效的肢體語言。它告訴孩子,家長尊重你的獨立人格,遇到事情愿意跟你協(xié)商,而不是施以粗暴的命令和簡單的指責。久而久之,孩了就會產(chǎn)生獨立感,愿意體諒家長,對事情本身做出合乎情理的判斷,而不是要么叛逆、要么過度依賴家長。“蹲下來”和孩子講話,不僅僅是縮短了那兒十厘米的距離,更是兩代人心與心之間無比寶貴的溝通與變融。
.讓孩子感受到你對他的尊重家長要蹲下來同孩子在同一高度上談話,同孩子面對面、目光對視著談話,這樣做能體現(xiàn)家長對孩了的尊重,體現(xiàn)了成人對孩子的事情或問題親切的態(tài)度。同時,家長可以輕聲細語地耐心說服教育,而不居高臨下,更用不著呵斥。
一天,仔仔爸爸接到學校老師的電話,老師說仔仔在學柱和人打架了.被扣在學校,讓家長到學校領人。爸爸聽完電話當即火冒三丈,決定這次一定要狠狠教訓教訓這個調皮鬼。
在去學校的路上,爸爸有了一個想法:如果我打仔仔一頓,就真的能收到預想的教育致果,保證仔仔以后就不打架嗎?有了這樣的念頭,在學校見到仔仔之后,爸爸沒有發(fā)火,而是平靜地將仔仔帶回了家.回家之后,爸爸也沒有發(fā)火,而是耐心地幫仔仔在傷口上貼上創(chuàng)可貼并讓仔仔的媽媽下廚為兒子做了可口飯菜。當仔仔一口一口吃著飯菜時,爸爸才開始說,自己是如何擔心仔仔,自己是如何盼望兒子早點回家。聽著聽著,仔仔的聲音哽咽了,哭著撲進爸爸懷里,說自己錯了,對不起爸爸以后再也不打架了,再也不讓爸爸擔心。
聽了仔仔的承諾'爸爸媽媽在地位上的平等。
爸爸從孩子的角度出發(fā)看待仔仔的過失,使仔仔能感受到爸爸對他人格的尊重,感受到他與爸爸在地位上的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