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掌握命運,人生在我命運并不存在于一小時的決定中,而是建筑在長時間的努力、考驗和默默無聞的工作基礎上。
——羅曼·羅蘭智慧和命運交鋒時,如果智慧有敢為、有膽識,命運就沒有機會動搖它。
——莎士比亞
第1天 真正認識自己
“認識你自己”是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的一句名言,也是值得每個人都思考的一個哲學命題。一個人只有客觀、全面地了解了自己,才能找準自己在社會生活中的位置和方向,才能清除無謂的自卑對心靈的損害,才能避免盲目的自滿對生命的束縛,才能生活得更加的自由。
我們每個人的認知能力是有限的,容易受到外界客觀因素的干擾與蒙蔽,從而導致對自我認識的偏差和誤解。如果我們不正確地認識自己,分析自己,評價自己,很容易陷入別人的評價當中,為別人而生活,那樣會活得很累。
比如,在你小的時候,由于體形不夠漂亮,別人取笑你,給你取綽號,就會讓你以為你真的很差勁,從而陷入一種自卑的情緒中;在大學的時候,你成績本來很優(yōu)秀,但走入社會時卻沒有及時找到工作,每每面試碰壁,從而認為自己很沒用,越來越不自信;戀愛的時候,周圍追捧你的白馬王子們絡繹不絕,這種境況讓你變得高傲自大,目空一切,很可能因為自己的驕傲而失去一段愛情,等等。這些都源于自己沒有真正地認識和判斷自己。
只有當你認識自己之后,你才能客觀地評價自己,認清自己的優(yōu)勢和劣勢,發(fā)現自己與眾不同的潛力;認識自己的生理特點,認識自己的理想、信念、價值觀、興趣、愛好、能力、性格等心理特征。通過對自我的深刻認識,會了解自己所具有的真正價值,從而把自己的價值發(fā)揮到極致。
認識自己還需要我們經常仔細地反省自己,不受外界環(huán)境的左右。曾子說“吾日三省吾身”,講的就是依靠經常的自我反省和思考,來了解自己的本性及其變化。別人的意見不是不能聽,但他人的意見往往帶有其他的動機,所以我們在聽取他人的意見的時候,一定要進行對自我的分析。
總之,人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能干啥不能干啥,當他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并且敢于證實自己的不足時,說明他已經具備了一顆強大的內心。
第2天 做最優(yōu)秀的自己
每個人只應該做最優(yōu)秀的自己,而不要去模仿最好的別人。有的人對自己不很滿意,也想完善自己,但他們往往喜歡羨慕別人,如內向的人羨慕外向的人能言善辯,外向的人羨慕內向的人穩(wěn)重等。
有一天,一群動物聚集在一起,彼此羨慕對方的優(yōu)點,抱怨自己的缺點,關因此決定成立一所學校,希望通過訓練,使自己成為一個通才。他們設計了一套課程,包括奔跑、游泳、飛翔和攀登。所有動物都報了名,選修了所有的科目。最后的結果是:小白兔在奔跑方面名列前茅,但是到游泳課的時候就渾身發(fā)抖;小鴨子在游泳方面成績優(yōu)異,但奔跑起來卻搖搖晃晃;麻雀在飛翔方面遙遙領先,但不能奔跑,碰到水就幾乎精神崩潰。
從這則故事中你得到啟發(fā)了嗎?世間萬物,各有短長,不能勉強;人的價值在于自我回歸,也就是把最優(yōu)秀的自我充分展示出來。
世上找不到兩片相同的樹葉。每個人生活的方式、努力的方向也互不相同,何去何從,必須從自己的實際出發(fā)去思考。如有人想成為一名學者,他可以專?!勖棺鰧W問,肯鉆研,有毅力,這是其優(yōu)勢,但他人際關系不暢,不善表達自己的看法,這會阻礙其發(fā)展,這就是他要努力改善的方面。你可以在一張紙上認真記下自己思考的結果,這樣才能確定前進的方向。
第3天 正確認識自己的能力
恰如有氣氛認識自己的能力是認識“我是誰”這個問題的關鍵。比如,未定目標的時候千萬別犯了好高騖遠的毛病。如果你的目標過高過遠,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范圍,就會使你怨天尤人,最后干脆放手不管。最好的辦法是,先搞清楚自己的能力,量力而行,目標要定得合理而適度。如果你不知道自己價值幾何,你在推銷自己的時候,就難以叫準價,你也就很難把自己“賣”個合適的價錢。所以,給自己估個價,是極其重要的一環(huán)。
你也不能自貶身價,過分的謙虛只能埋沒你自己。制定事業(yè)計劃時尤其如此,你切不可說:“錢多少沒什么,我能勝任這項工作就足夠了。”自信的人往往說:“我應拿到比平時工薪高十倍的獎金,因為我有實力去創(chuàng)造遠高于我所得的那部分價值?!?/p>
在現實當中,如果你給自己開個單子,列出你的最大資產,這將是一件極其困難的事。即使列出來,也不能做到準確而完全。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金錢、地位及你所擁有的華車豪宅,并不是你的最大資產,你的最大資產是無形的智慧財富。
善用你自身所具有的優(yōu)秀品質,恰如其分地認識自己的能力,是你走出迷失擁抱成功的資本。
第4天 戰(zhàn)勝自己
莎士比亞曾說:假使我們自己將自己比作泥土,那就真要成為別人踐踏的東西了。其實,別人認為你是哪一種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肯定自己;別人如何打敗你,并不是重點,重點是你是否在別人打敗你之前,就先輸給了自己。
很多人失敗,通常是輸給自己,而不是輸給別人。因為自己如果不做自己的敵人,世界上就沒有敵人。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
美國從事個性分析的專家羅伯特·菲利浦有一次在辦公室接待了一個因企業(yè)倒閉而負債累累的流浪者。
羅伯特從頭到腳打量眼前的人:茫然的眼神、沮喪的皺紋、十多天未刮的胡須以及緊張的神態(tài)。專家羅伯特想了想說:“雖然我沒有辦法幫助你,但如果你愿意的話,我可以介紹你去見本大樓的一個人,他可以幫助你賺回你所損失的錢,并且協(xié)助你東山再起?!?/p>
羅伯特剛說完,他立刻跳了起來,抓住羅伯特的手,說道:“看在老天爺的分上,請帶我去見這個人?!?/p>
羅伯特帶他站在一塊看來像是掛在門口的窗簾布之前,然后把窗簾布拉開,露出一面高大的鏡子,他可以從鏡子里看到他的全身。羅伯特指著鏡子說:“就是這個人。在這世界上,只有這個人能夠使你東山再起,你覺得你失敗了,是因為輸給了外部環(huán)境或者別人了嗎?不,你只是輸給了自己?!?/p>
在生活的艱難跋涉中我們要堅守一個信念:可以輸給別人,但不能輸給自己。因為打敗你的不是外部環(huán)境,而是你自己。
第5天 不要輕易被恐懼打敗
有這樣一個故事:
一家鐵路公司有一位調車人員尼克,他工作相當認真,做事也很盡職盡力,不過他有一個缺點,就是他對人生很悲觀,常用否定的眼光去看世界。
有一天,鐵路公司的職員趕著去給老板過生日,大家都提早急急忙忙地走了。不巧的是,尼克不小心競被關在一輛冰柜車里。尼克在冰柜車里拼命地敲打著、叫喊著,全公司的人都走了,根本沒有人聽得到。尼克的手掌敲得紅腫,喉嚨喊得沙啞,也沒人理睬,最后只得絕望地坐下喘息。
他心想,冰柜里的溫度在零下20攝氏度,如果再出不去,一定會被凍死。他愈想愈可怕,陷入極度的恐懼中。
第二天早上,公司里的職員陸續(xù)來上班。他們打開冰柜車,發(fā)現尼克倒在里面。他們將尼克送去急救,但他已沒有生還的可能。大家都很驚訝,因為冰柜里的冷凍開關并沒有啟動,這巨大的冰柜里也有足夠的氧氣,而尼克竟然被“凍”
死了!
其實尼克并非死于冰柜的溫度,他是死于自己心中的冰點。因為他根本不敢想一向不能輕易停凍的這輛冰柜車,這一天恰巧因要維修而未啟動制冷系統(tǒng)。
他的不敢想使他連試一試的念頭都沒有產生。
恐懼是我們心中的冰點。許多時候,打敗我們的不是外界的困難,而是我們心中的恐懼。
其實,沒有人能夠完全不怯懦和畏懼,最幸運的人有時也不免陷入懦弱膽小、畏縮不前的心理狀態(tài)。但如果這成為一種習慣,它就會成為情緒上的一種積弊,它使人過于謹慎、小心翼翼、多慮、猶豫不決,在心中還沒有確定目標之時,已含有恐懼的意味,在稍有挫折時便退縮不前,不能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才能,容易產生悲觀失望的情緒,導致自我評價和自信心的下降,因而影響自我設計目標的完成。
相反,如果一開始就有好的自我心像,便會有勇氣嘗試成功,而一旦取得成功,又會再一次獲得自我認同,提升自我價值感,鞏固良好的自我心像,為下一次成功打下基礎。
因此,不管是戰(zhàn)場、商場還是情場,人們面對的勁敵往往不是對手,而是自己。只要你不放棄,你的手中就有了能照亮自己走出陰影的明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