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韓非:法家大成,帝王之師(2)

歷史的江湖:品悟中國歷史上的謀臣 作者:常樺


起來的。虱子沒有貴賤之分,有害就要消滅它?!?

在如何才能做到法不阿貴、刑不避大夫時,韓非認為,國君在改革時必須使用好兩種權柄,那就是刑和德。刑就是殺戮,德就是獎賞。刑與德的效用性就在于:人的本性是趨利而避害的。賢明的君主通過法令來選用人才,而不是僅憑自己的意愿來舉薦,要根據(jù)法令來衡量一個人的功勞,而不是僅通過主觀愿望來評判。宰相必定起用于州郡之間,猛將必定崛起于行伍之中。不管選拔文官或是武將,都要從地方官和士兵中選拔,因此一定要廢除世卿世祿制度。只有這樣,有才能的人才不會被埋沒,沒有才能的人也無法掩飾自己。國君如果能夠擯棄私利,以法行事,人民就安定,國家就繁榮;大臣如果能夠擯棄私心,國家就強大,敵國就削弱。這樣,國家沒有治理不好的道理。

韓非的論述切中時弊,但太子安、國相張平、橫陽君韓成以及公子韓陽等人卻都聽不進去。國相張平認為韓非不過是夸夸其談,堪稱趙括第二。只不過趙括是紙上談兵,韓非是嘴上談改革罷了。趙國起用趙括,結果被白起坑殺四十萬大軍,從此一蹶不振。韓國如果起用韓非進行改革,肯定也不會有什么好結果。

太子安、橫陽君韓成、公子韓陽等人也都支持國相張平的觀點。

韓桓惠王見反對力量如此巨大.便沉默不語。從此,改革不再被提起。韓非見守舊勢力龐大,自己被重用很困難,于是隱居而埋頭著書立說,不再議論朝政。

太子安即位以后,韓非再次上書建言,希望能有機會一展自己的雄才大略。但這一次情況更糟,他被逐出了殿外。不得已,韓非只好回家,繼續(xù)埋頭著書立說。

進諫失敗,退而著書

韓非之所以屢次進諫失敗,意見不被采納,與他的公子身份有很大關系。

公元前299年,韓國太子子嬰病死,公子咎、公子蟣虱為了太子之位展開了激烈的爭奪。最后公子咎獲勝,在韓襄王去世后,繼任王位,為韓蕉王。韓鰲王去世后,他的兒子韓桓惠王立。韓桓惠王去世后,他的兒子韓王安繼位。韓非作為蟣虱的后代,受到韓國王室的猜忌是再正常不過的事;而且韓非才華橫溢,鋒芒畢露,更讓韓國王室不敢放心啟用。因此,韓非屢次進諫都不為韓王所采納。

參政無望,韓非退而著書,將其平生之研究心得,加以整理,寫成《孤憤》、《五蠹》、《內(nèi)外儲》、《說林》、《說難》等十余萬字的著作,全面系統(tǒng)地闡述了其法治思想,抒發(fā)了憂憤孤直而不客于時的憤懣。而在他逝世后,后人把他的著作輯集而成《韓非子》。《韓非子》一書內(nèi)容既深刻,又淵博,措施切中時弊而有效,既有偏執(zhí)之處,又有精彩的論辯。

韓非所提出的辦法,能使國家迅速富強,能使君主獲得一切利益和至高無上的權力,而且無需什么特別的才能,只要懂得運用自己掌握的權勢和深藏不露就行了。這些謀略非常符合中國當時特有的社會制度下當權者的需要,因此很自然地得到有野心的開明君主的采納,秦始皇贏政就是這樣一位慧眼識英才的君主。

《韓非子》一書包含五個主要部分:

第一,將過去已有的法、術、勢三種理論綜合起來,并加以提高,形成一套完整的君主獨裁的理論體系。

第二,針對過去君主依靠臣下統(tǒng)治,致使某些“重臣”權勢膨脹,直接威脅君主地位的歷史教訓,為了控制臣下,韓非設想了一套御民術,同時對各種類型的民眾進行分析,批評了統(tǒng)治者因為常受輿論左右,而分不清什么樣的民眾才是對君主有用的。韓非進而提出不準民眾從事若干種行業(yè),只許民眾種田和當兵。

第三,控制輿論、獎勵告密等一系列措施。例如,在《說疑》中,韓非說:“治國的重要問題,不僅是賞罰。賞無功,罰無罪,不能算是明察。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