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我看到這個故事的時候,我被深深地感動,我覺得愛是可以感天動地的。這個太太失去了自己親愛的丈夫,沒有怨恨這23歲的持槍的韓國孩子,卻依然稱他為男孩,依然說他干了一件傻事,依然說天使那天睡覺了……我忽然發(fā)現(xiàn),在這個世界上有那么高尚的人,他們的愛充滿了這個世界。所以,世界的和平、和諧需要大家拿出愛心,少一點怨恨,少一點戰(zhàn)爭,多一點寬容。
我們做父母的要有大愛,不僅要愛自己的孩子,也要愛別人的孩子。從你當(dāng)父母那天起,就應(yīng)當(dāng)是愛的天使,守護在你孩子愛的天空上,不要打瞌睡。孩子能不能有財富,不在于有多少財,而在于有沒有愛。所以,我真心地希望,所有的人都成為愛的天使。
謝謝大家!
【成長勝經(jīng)】
■讓愛在孩子心中生根發(fā)芽■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得到足夠多的愛,希望這些愛能夠伴隨孩子的人生一路成長。這自然是理所當(dāng)然的事情。不過,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僅僅讓孩子獲得愛還是不夠的,還應(yīng)該讓愛在孩子身上繼續(xù)傳遞下去,讓愛在孩子心中生根發(fā)芽,伴隨著孩子的成長而成長,讓孩子在得到愛的同時,也懂得如何去愛別人。這才是值得稱道的“愛的教育”。
盧勤在講“愛需要傳遞”這一主題的時候,舉了很多例子,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每一個都關(guān)乎“愛的教育”的問題。通過這些例子我們可以直觀地感覺到,無法進行傳遞和互動的愛,就如同是一潭死水,缺乏生命力,也無法進行長久的維持。只有將愛像火炬一樣一站接一站地傳遞下去,愛才能夠擁有蔓延下去的動力,才能溫暖別人,也照亮我們自己。
這樣一個簡單的比喻,卻能夠凸顯出很多家長在愛自己孩子過程的諸多問題。比如:“把愛等同于物質(zhì)”。很多家長無限制地滿足孩子的物質(zhì)需求,零食、玩具,包括大量的錢,認為這些就是對孩子的愛。而事實恰恰相反,沒有節(jié)制地施予會形成孩子價值觀的缺失和自身的惰性,而且他們并不一定會因為物質(zhì)上的豐富而感到真正的幸福和快樂,他們的內(nèi)心最需要的還是情感上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