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們做不到以上這幾點,就會讓孩子感覺到,自己不夠完美、不夠能干、不足以讓爸爸媽媽喜歡和接納。我們就給孩子帶來了卑微感,也為不良行為鋪墊了溫床。
要做到以上幾點,的確非常困難。不過,俗話說,“百煉成鋼”,只要具備愛心、耐心和毅力,我們就不怕經(jīng)受孩子給我們的千錘百煉,我們就能練出一副堅強的神經(jīng)、寬厚的胸懷、敏銳的目光和智慧的頭腦。
一天中午,我們?nèi)页鋈コ燥?。落座后,Sam拿起桌子上的牙簽盒,說他要用牙簽拼寫字母。先拼了A、B、S、M等,而后又拼了E和F,正當(dāng)他陶醉于自己的獨創(chuàng)時,爸爸脫口而出,“你的E和F拼反了!”我趕緊瞪了丈夫一眼,他才沒有伸手更正兒子的牙簽拼寫。好在Sam當(dāng)時坐在我身邊,沒聽清桌子對面爸爸說的話,還是保持了得意的狀態(tài)。從Sam開始自發(fā)地模仿寫字,他的S、E和F等字母,還有2、5、6等數(shù)字,就有時正、有時反。他寫自己的名字,有時是sam,有時是mas(s和a往往是反的)。我從來不告訴他寫錯了,也不糾正他。因為很多兒童都經(jīng)歷這么一段正反“混淆”的時期,并非意味著他們有dyslexia這種“誦讀困難癥”,而是因為他們的大腦尚未發(fā)育完全,不能完美地糾正視覺差(我們看到的一切都是倒著的、反著的,靠大腦糾正過來)。耐心等待一段時期,自然會好。但是如果我們急于求成,每次都去糾正孩子,無疑會打擊他們的自信心。
事后我提醒丈夫,別忘了,在新西蘭的家里,公公婆婆給我們展示他小時候的作業(yè),都8歲了,他的g還常常是反的;一篇作文故事里,g時對時錯,pig寫的像pip,girl寫的像pirl,那個時候,有誰笑話他、糾正他了嗎?老師因為他的g有時候沒寫正而給他精心創(chuàng)作的故事、一筆一畫工工整整寫下來的作文判為不及格嗎?罰他重寫300遍g了嗎?沒有。所有的人都包容了這個小小的、正常的、常見的“錯誤”,他到了一定的年齡,自己更正過來了,是不是?現(xiàn)在他還會把字母弄反嗎?
【成長勝經(jīng)】
■從現(xiàn)在開始,為孩子而變■
家長教育孩子,關(guān)注孩子,呵護孩子,都是在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可缺少的。對于大多數(shù)家長來說,教育孩子是件頭疼事,但又是不得不硬著頭皮去做的事。為什么硬著頭皮也要去做?因為孩子需要培養(yǎng)。為什么讓人頭疼?在我看來,還是很多家長沒有抓住要領(lǐng)。
看完小巫的觀點,是否有種豁然開朗但又內(nèi)心備受震動之感?是不是覺得我們原本自以為是的世界被顛倒過來了?而實際上,我們確實缺少一種把眼前的世界“顛倒”過來看事情的思維。如果我們能夠早點“顛倒”過來想事情,那么教育孩子中遇到的難題也許早就已經(jīng)迎刃而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