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想改變孩子,首先要改變自己(3)

做最好的家長 作者:王金戰(zhàn)


我想,這位媽媽走入了一個誤區(qū),她認為“賞識教育”就是敦促孩子開發(fā)特長,家長的任務就是夸贊孩子的成就,告訴孩子她“真棒”。這種重結果、輕過程的方式給孩子留下一個印象,就是她必須努力地做出讓父母覺得“真棒”的事情,才被家庭認可和接受。孩子也沒有獲得真正的自信,她不知道自己能力的內涵,只是模糊地有一些“漂亮、好、棒”的抽象概念,因此只要遇到自己可能做不到“真棒”、取得第一名的事情,就知難而退??薇亲邮撬故玖α?、控制家長、逃避行動的手段。

博森博士說,孩子屬于這個家,是因為他就是他,而不是因為他做了什么。我們做父母的,往往很難做到讓孩子感覺自己無條件地屬于這個家,而是必須有出色的表現(xiàn)、能為父母爭氣、讓父母臉上增光才行。我們很難做到平心靜氣地接受孩子的獨特個性,而是遇到風吹草動就如臨大敵、草木皆兵,生怕孩子給自己“丟臉”。我們更是不能容忍孩子犯錯誤、有過失,難于控制住自己“糾正”孩子的沖動,更不情愿改變自己的行為。

放手給孩子生活、探索、學習的自由,不要參與、幫助、指點、糾正孩子,對于我們中間的大多數(shù)人來說,尤為困難。當孩子專注于一項工作時,我們難以控制住自己,覺得必須給他反饋。遺憾的是,無論我們的反饋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所起到的作用只有一個:打斷了孩子,將他的注意力從手中的工作轉移到我們的反應上來;他不再對工作內容感興趣,而是琢磨著哪種行為能夠引起父母什么樣的反應。

海灘上,孩子在用沙子搭小房子,如果父母靜靜地坐在一邊看書,孩子的心就很安穩(wěn),因為他知道,自己的行為是被父母接受的。但是——

我們能管住自己的舌頭、手和熱心嗎?“來,媽媽教給你,房子這么搭?!?/p>

我們能容忍他犯錯誤嗎?“別一口氣摻那么多水,沙子就泡湯了。”

我們能克制住虛榮心嗎?“快來瞧我兒子搭的房子,多棒!”

我們能不用成年人的標準要求孩子嗎?“這房子怎么沒有門?”

我們能克服內心的焦躁嗎?“一下午就搭那么個破玩意兒,浪費時間!這對你學習有幫助嗎?怎么不多看會兒書?”

我們能不在意其他人怎么看我們的孩子嗎?“其實他再用點兒心,能比這搭得更完美。這孩子,就知道玩兒!”

我們能接受孩子不需要我們所帶來的失落感嗎?“來,爸爸幫你搭!”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