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學而》中的行政精神(24)

論語中的行政精神 作者:冀名峰


在自知不可及的情況下,次優(yōu)的選擇是“忘我”,也就是“忘己”?!巴骸钡牡谝粋€要點是“盡己”。勤奮地學習,勤奮地工作,認真對待每一個工作機會和每一件工作事項,把每一件工作事項當藝術品來做,把每一次工作機會都發(fā)揮到極致。這樣,自己的潛力在現有機會下就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開發(fā),水平在現有機會下就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因為“知己”是為了知道自己能力與工作的關系,自己就像一個木桶,工作就像是水,在不知道自己這個木桶能裝多少永的時候,合理的選擇就是拼命地把木桶做大,做得越大越好,當木桶大到極致時,就不用“自知”了,因為多少水都可以裝得下了。第二個要點是“待機”。“知己”是一個實踐過程,所以要爭取更多的實踐機會,但爭取更多的實踐機會的辦法卻恰恰是“不爭”,爭了沒用。整天嚷著要官當的人,實際上恰恰是當不了官的人。但是,光有“不爭”還不夠,還應“不拒”。要讓組織和上級知道,自己是一個不怕困難和責任的人,只要委以責任,就能盡己。以上兩個要點的核心是:自強不息,不。  爭不拒,完全不把自己的能力和工作進行無意義的比較,做到“忘我”。

關于知人。知人才能善任,知人才能知道如何推進工作??鬃诱f:“患不知人也?!卑阎朔旁诟油怀龅奈恢谩2恢?,不能辨邪正,是為患。知人,這是有人類社會以來就存在的一個大難題,未來還是一個大難題。不知人,用人不當,導致事敗家毀國滅,整個世界史和中國史都是這些故事。所以這里講一個知人方法,就是讀史。知人需要經驗,個人經驗是有限的,所以要吸取歷史經驗。關于知人還可參考[2.10]章解讀。

關于讓人知。美國這些國家選領導人,讓人知的辦法,是到處演講,利用媒體及社交等公共場合讓人知。民主制度良好運行有一個茼提,就是社會已經形成了一套能夠體現人類公理和正義的價值觀體系,同時這種價值觀體系已成為社會的主流價值觀體系,為一般民眾所認可。民主是在這些價值觀體系保持有效的前提下,能夠充分發(fā)揮人類管理社會的智慧和能力的機制。如果沒有良好的價值觀體系這個大原則和大前提,民主可能成為惡行的工具。希特勒也是民主選舉出來的,給世界帶來的卻是災難。有的農村,宗族勢力很強,搞村民自治,怎么選都是大姓當權,大姓欺負小姓。這是因為沒有人人平等之權高于宗族利益之權的價值觀所致。所以,凡事要具體分析、深入分析,不可只依據若干概念去憑空想象,主觀推斷。特別是行政工作,更是實踐的科學,需要高度現實可行性。

君子讓人知,靠什么?靠言行。《易經·系辭上》有一段話,也是孑L子說的:“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則千里之外應之,況其邇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則千里之外違之,況其邇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發(fā)乎邇,見乎遠。言行,君子之樞機。樞機之發(fā),榮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動天地也,可不慎乎!”說的是言行乃君子之表,君子之樞機,君子感天動地之利器,所以謹言慎行很重要。但不能不說,也不能不干。說要說得好,干要干得好。過去姜子牙為了讓周丈王知,直鉤釣魚,愿者上鉤,以異于常人的行為引起別人的注意,獲得了讓人知的機會。

但真正讓人知道他是人才而不是瘋子,還是因為他給文王所做的政治形勢分析。所以讓人知,就又引出了個如何取得讓人知的機會。

 如何取得讓人知的機會,總的來說,就是做好每一件事,在做每一件事的時候都要體現出良好的人格,不投機,就是不失機遇,這是抓住機遇的笨辦法,但卻是一個好辦法。讓人知,還有讓人知什么的問題,就是表現自己哪一方面特性。為此就要善處位,就是要占據有利位置,占據可以發(fā)揮長處的位置。有些大家都說好的位子,不一定對自己來說是最好的位置。有的年輕朋友喜歡當秘書,但在當秘書前,需要認真考慮,自己有沒有能力犧牲家庭時間,太太同意不同意?當秘書,是要隨時進入工作狀態(tài)的,沒有上下班之說,領導需要就是工作。如果做不到這一點,結果很可能是家庭損失很大,工作損失更大。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