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用馬云的話來說就是,致富的原因千千萬萬,窮死的原因就那么幾個,而“那么幾個”中的一個,就是沒有商業(yè)意識。
(2)像鼻涕蟲一樣地爭奪獎學金
有一類現(xiàn)象,也許大家都注意到了,就是每年到了評定獎學金的季節(jié),總是有很多風波和怨恨產(chǎn)生。比如某些“活動型”同學成績不怎么樣,但擅長用證書和榮譽來填補,而那些被“證書和榮譽”擠下來的“考試型”同學則感覺不公平;再比如某某能力平平,但擅長吹須拍馬,和老師、輔導員關(guān)系很好,自然他就擠掉了原本屬于你的獎學金。所以,種種原因,讓原本和諧的同學關(guān)系,因為獎學金的評定而變得微妙起來。
還有部分同學,為了那千兒八百元的獎學金,不得不去參加一些自己不喜歡的活動。
還有部分同學,為了那千兒八百元的助學金,不得不將自己的身世編織得坎坷曲折,“人見人哭”。
還有部分同學,為了那千兒八百元的勵志金,拼命地死記硬背那些自己看見都想吐的書本知識。
當然,對于一個學生來說,這千兒八百的銀子,確實顯得重要。但我依然覺得,用以上方式來獲得,就跟鼻涕蟲一樣地惡心。
為什么不自己直接去賺錢呢?為什么不去為創(chuàng)造財富而努力呢?為什么要為分配財富而撕咬呢?為什么要將商業(yè)意識變成“紅眼意識”呢?如果中國的青年一代都如此短視和委靡,那國家怎么進步?
我覺得,一個人真的有真才實學而不是死記硬背,一個人真的善于將知識化為能力,而不是盲目考級考證或者混日子拿文憑,就算只是一個學生,賺錢養(yǎng)活自己也不是什么難事。
(3)你可以用錢把大學包養(yǎng)了
大家都知道,大學一直是反感商業(yè)的地方,如果你打算和學生做生意,那么大學就會像母狗保護小狗一樣將你咬爛。
大學自己沒商業(yè)化嗎?大學沒收學生的費嗎?寢室、教室、食堂,甚至水電廁所,哪里沒交費?
大學不需要商業(yè)化嗎?為什么每次學生搞活動,學校都舍不得撥款,而逼迫社團到外面拉贊助,而社團一旦收到那點錢之后,就恨不得做牛做馬地幫助“商業(yè)化”呢?
大學不喜歡商業(yè)化嗎?為什么我聽說某企業(yè)給了某高校6萬元,然后該高校張開雙臂熱烈歡呼:來吧,來商業(yè)化吧,一切都隨你怎么搞!
為什么我還聽說,某高校收了3千萬元,就把某教學樓的名字給改了呢?而且還有很多高校把校舍校樓的名字給賣了呢?也許他們會說,把教學樓名字改了并不影響什么,還可以創(chuàng)收。我同意這種說法。但我同樣認為,這與為了賺錢認干爹把自己的姓氏給改了沒有什么區(qū)別。畢竟你改了姓氏認了干爹也沒影響你什么,你依然是你,還可以“創(chuàng)收”。
所以,最后我只有一個感覺,如果你有錢,完全可以把大學包養(yǎng)了。
當然,大學商業(yè)化這種事情,“就像底褲,人人都有,但不能逢人就亮出來”。如果有人像《皇帝的新裝》里指出皇帝沒穿衣服的小孩那樣說了實話,很多人就會不舒服。
其實,商業(yè)無處不在,學校商業(yè)化也不是什么見不得人的事情,沒有必要遮遮掩掩,更沒必要因為沒獲利就裝純潔,畢竟教育產(chǎn)業(yè)化了嘛,都是可以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