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聲大師候?qū)毩峙R死前對記者說:"真的,我一輩子是個順民,對社會沒有什么要求,我只希望一不要打仗,二不要運動,安居樂業(yè),安居樂業(yè)的意思也不敢要求小康,只要求溫飽。"依我看來,候大師的要求,特別是那個溫飽也太卑微了,可我的朋友一看他的要求,馬上說了一句:"忽忽,他的要求也太高了。"馮鞏主演《沒事偷著樂》,得了金雞獎,娛記問他小子幸福不幸福,沒想到老是演幸福生活給人制造樂子的馮鞏回答的是:"我媽說過,床上沒病人,獄里沒親人,這就是幸福!"不知道什么原因,聽了兩位相聲大師的順民觀及幸福觀,我心里老是辛酸得不得了。
第三,小民也沒有傻到骨子里,也知道當主子比當奴才好,心里也有不順的,可表面上不順又不行,就成了猾奴。西方學者概括中國的封建社會為:皇帝裝模作樣地統(tǒng)治,百姓裝模作樣地順從!馬基雅維利也有類似的話:為君者不必真信教,但不可不表面上假裝篤信;百姓,為奴者不必真順,但不可不表面上假裝順從。此話對極,其實真傻真順的沒有幾個,連悟空那小猴子都知道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呢,相形之下,小日本那才叫傻呢,又是革命又是運動,皇室血統(tǒng)都沒個變化,哪像我們?一會兒姓劉,一會兒姓朱,一會兒又姓趙的,熱鬧極了。始皇出巡,百姓皆撅臀俯地,可是在這撅臀俯地的民眾當中,我們分明聽到了項籍的心聲 -- "彼可取而代也!"也聽到了劉家劉四小(劉邦名劉季,古代按伯、仲、叔、季排兄弟大小,估計就是四小了)的嘀咕 --"嗟乎,大丈夫當如此也!"也許,正是由于大量的猾奴存在,統(tǒng)治者才有了根本性恐懼 --王朝的安危與自己龍墩的穩(wěn)當才是天下第一要務!
總之,封建的專制體制導致中國民眾的愚、順、猾,這些東西,如果只在自己內(nèi)部圈子里運作的話,我們看到的便是封建王朝的一輪一輪的循環(huán),一旦遭遇全新的敵人 --西方殖民者,中國上層與下層,便一起措手不及,在上者,不知國為何物,在下者,更不知國為何物。至于夷族統(tǒng)治,歷史上就不是沒有經(jīng)歷過,不管誰坐龍墩,還不是照樣當奴才?英法聯(lián)軍火燒圓明園,反正燒的是皇帝那小兒的后花園,與百姓何干?反正百姓也不知道那里面到底都是什么玩意兒,所以,我懷疑龔孝拱給英法聯(lián)軍領路時,那小子也是理直氣壯揚眉吐氣的。
有集權(quán),就沒有公民。如何判斷公民?盧梭在其《社會契約論》里說:公民關(guān)注個人自由,臣民關(guān)注整體的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