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溪和小潘之所以有差距,除了財富習慣之外,很大程度上與他們各自的家庭背景和生活環(huán)境相關。
小溪家是中國最典型的老實本分的農民家庭,每年都靠種那一畝三分地維持生計,偶爾給包工頭打打工,從來沒有做過生意也沒有理財?shù)慕涷?。所以在他們家的觀念中,做生意是不正經的,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拿穩(wěn)定的工資才是正道;房子一定得是拿來住的,而且得夠寬敞,最好不要貸款。
小潘家雖然也在農村,但是他的爸爸媽媽、叔叔伯伯除了忙農活,還經常到城市里販點衣服、小商品到農村賣。他們知道什么樣的產品會漲價,什么樣的產品會降價,知道錢存在銀行里只能是死錢。
從小小溪就被父母當狀元養(yǎng),家里雖然窮,但父母再窮也不會窮兒子,一定會省吃儉用滿足他的要求。
但小潘不同,他父母做生意從不避開他,他從小就被父母帶著去集市上買這賣那,知道討價還價,知道什么季節(jié)什么菜賣得貴,什么衣服最暢銷。在中學時,他甚至利用中學門口小賣部與他家附近小賣部的冰棍的價格差,每天上學時帶幾盒冰棍做點小買賣,賺每天的零花錢。
到了大學,小溪埋頭做他的學生會的工作,一心搞好學業(yè);小潘則利用各種機會,把自己的生活費周轉起來,做小買賣。于是,沿著各自的路走下去,小溪買房子屢屢錯過好機會,小潘倒是由小而大,由房而車,逐漸走上了財富的正軌。
如果說他們兩人的例子顯得太過于特殊,那么只要我們搜一搜還會發(fā)現(xiàn),世界上窮人和富人往往會以某個地域或民族為核心,集群似的扎堆出現(xiàn)。如果要問哪個民族最會賺錢,所有的人都會回答“猶太人”,如果再問中國哪個地區(qū)的人最會賺錢,大多數(shù)人都會說“溫州人”。
很奇怪,為什么富人總是一個地區(qū)一個地區(qū)地冒出來呢?難道上帝特別眷顧他們?我們分析古代的商幫時,也會發(fā)現(xiàn)他們常常是以地域為名,比如“晉商”、“潮汕幫”、“徽商”等。那么地域與商幫之間到底有著怎樣的聯(lián)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