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明清之際的大崩塌與起死回生
明代太監(jiān)弄權(quán),政治太壞,終于招引清軍入關(guān),明朝亡了。明末三大儒顧亭林、黃梨洲、王船山,心懷亡國亡天下之痛,深切反省民族文化生命的方向和途徑,而要求“由內(nèi)圣開出外王事功”。這一步反省非常中肯(時至今日,當代新儒家所宣示的文化生命之走向,也仍然是承此而來)。
可惜清人入主之后,大漢民族受到雙重的打擊,一是民族生命受挫折(漢族喪失天下),二是文化生命受歪曲(學術(shù)轉(zhuǎn)為考據(jù))。在這種情形之下,顧、黃、王諸大儒的思想方向無法伸展,而導致儒學與文化生命的大崩塌。
幸而中華文化的根基畢竟廣大深厚,在接連而來的百年巨變中,竟能歷劫不滅而終有起死回生的大轉(zhuǎn)機。此中關(guān)鍵有三:第一,顧、黃、王“由內(nèi)圣開出外王事功”的思想方向,已逐漸成為民族共識;第二,西方文明的強勢沖激,迫使華族文化心靈步步蘇醒;第三,當代新儒家的孤懷弘識及其精誠努力,已解開了中華文化的學術(shù)困局。
4儒學與中國文化之未來
當20世紀的中國知識分子對自己的文化傳統(tǒng)灰心喪志、盲爽發(fā)狂之時,當代新儒家的學者在風雨飄搖中貞定心性,站穩(wěn)腳跟,對數(shù)千年的文化傳統(tǒng)從事徹根徹底的反省(如果僅僅反省清朝三百年,則無法觸及文化心靈,上而反省宋明,也仍然不足以通觀學術(shù)與政教之全體;必須更上越漢唐而通貫三代,作全程之大反省,乃能縱貫百世之心,橫通天下之志)。他們的努力和成就,開放后的大陸學界也已加以注意,而進行了有計劃的研究和文獻的輯印。
歸總地說,當代新儒家提出文化生命之方向和途徑,不外以下三個綱領(lǐng):
第一,光大內(nèi)圣成德之教,重開“生命的學問”。
這是所有中國人無可閃避、必須面對的“安身立命”的問題,所以叫做“生命的學問”。幾千年來,中國人主要是以儒家的道理來做人,來立身處世。如今時代雖不同了,但人仍然是“人”,還是有做人的問題,有安身立命的問題。儒家所講的常理常道,仍是人心之同然,是最能成就生活意義和生命價值的基本依據(jù)。因此,我們要永遠守住它、延續(xù)它、光大它。
第二,開出法制化的政道,完成民主政體的建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