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基因演化是千萬年的物競天擇,地球上任何動植物的消長都有其定律。如今,基因改造作物的介入改變了生態(tài)環(huán)境,很多物種趨于滅亡,甚至連保留下來的也遭到破壞和突變。曾有報導指出“吃基因改造的黃豆,男性容易禿頭”、“老鼠吃基因改造的馬鈴薯,免疫系統(tǒng)降低,且大腦萎縮”,雖然這些真實度還有待證明,但對于崇尚自然的我來說,對基因改造的東西確實沒有好感。
判別基因作物的好壞,你要當實驗品嗎
曾有網(wǎng)友很有見解地分析:“美國的法律是,除非能證明對人體有害,才不能上市。歐洲的法律是,證明對人體無害,才能上市。”樂觀的美國人頗具冒險和嘗試的精神,目前美國有將近九成的農(nóng)作物接受過基因改造,這么做到底對不對,需要時間來證明。也許50年后會有肯定的答案,但在答案出現(xiàn)之前,我不傾向讓自己的孩子當實驗品。
臺灣目前市面上最常見的基因改造食品為黃豆和玉米,改造的黃豆可加工制成豆腐、豆花、豆?jié){、醬油等各類豆類食品;玉米則制成谷片、玉米油、零食點心等??捎砂b上的標示,作為采購時的依據(jù)。
漂亮的食物背后,隱藏著什么
漂白劑、色素,美化了食物,也毒害了健康
為了讓食物看起來有吸引力,很多商人用漂白劑和色素來“美化”它們的外觀。這類食物或許能令人食欲大增,卻會讓我們的身體大受傷害。
食材先燙再煮,過濾漂白劑
面條、豆腐、豆干、金針、筍子、米粉等,都是經(jīng)常被不肖商人漂白的食材,買回家之后,最好先用煮沸的開水燙過,撈出來清洗后再另起新的水重新煮過。原來的煮水可以用來沖洗馬桶,但請不要用來澆花和澆菜。
黃色4號色素,最易引發(fā)過敏
色素分為天然色素和人工合成色素,前者的單價高昂,可能來自植物、動物和微生物,所以在絕大多數(shù)的食品中,添加的都是人工合成色素。
目前,可添加的食用色素包括——藍色1號、藍色2號、綠色3號、黃色4號、黃色5號、紅色6號、紅色7號、紅色40號。除此之外,都屬于不可添加的非食用色素。世界各國雖然規(guī)定不同,但共同的趨勢是,可使用的食用色素種類已經(jīng)越來越少。根據(jù)統(tǒng)計,藍色1號、黃色4號、紅色7號這幾種食用色素,是比較容易引發(fā)過敏癥狀的添加物,其中又以黃色4號為最。有過敏體質(zhì)的人,要盡量避免食用。
拒絕購買標示不清的食物
顏色繽紛亮麗的糖果、蜜餞、彩色饅頭、飲料、肉干等,都可能有色素藏身其中。太漂亮、太鮮艷、色彩不自然者,都可能添加了色素,吃了以后會毒害身體,甚至有報告指出,孩童的心智能力也會受到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