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7節(jié):治療故事的創(chuàng)作(17)

故事知道怎么辦 作者:(澳)蘇珊·佩羅


我曾有幸聽過一位名叫“飄浮的鷹羽毛”( Floating Eagle Feather)的美國故事家講故事。他從一個開放式的問題開始:

有些人認為世界是由原子組成的。而我相信世界是由故事組成的。你怎么看呢?

為孩子寫故事或講故事之前,需要搞清楚自己內心的信念。當你講故事的時候,孩子會敏銳地感覺到,你是融入到了故事之中,還是置身于故事之外,或者只是“編造”一些自己無法與其真正建立聯(lián)系的東西。

如果孩子問:“這是真的嗎?”我們該怎么回答呢?很多童話在一開頭就給出了這個問題的答案。童話故事的第一句話常常是:“在很久很久以前……”或者“在許愿依然可以起作用的古代……”,這就表明故事發(fā)生在一個不同于日?,F(xiàn)實的層面。南希 ·梅隆是一位很有經驗的故事家,她建議說,如果孩子堅持問故事是不是真的,可以簡單地回答“讓我們再聽一遍吧”,或者有時候可以帶著驚嘆的語氣說:“我覺得它比真的還要真!”自然故事的真實性

創(chuàng)作自然故事時,一定要考慮到真實性。如果你的故事講到風吹過彩虹橋,并且需要提到彩虹的顏色,那么一定要注意,不要把顏色的順序弄錯了。(當然,除非在故事里,彩虹的各種顏色混到了一起!)如果故事是關于小袋熊的,最好先研究一下它是如何從后下方——而不像其他有袋動物那樣從前面——鉆進媽媽的袋子。我在澳大利亞的時候,一個同事在講小袋熊的故事時就犯了這個錯誤,班上的一個孩子糾正了她。從此以后,她寫自然故事時,會很認真地去做調查。

通過查閱資料和觀察,可以大大豐富故事創(chuàng)作的靈感。關于動物的棲息地、飲食和性格等,有許多重要而又吸引人的事實,這些事實可以給我們靈感,幫助我們構思故事情節(jié)。只要我的故事是關于動物或植物的,我都會針對某種特定的動物、樹木或花做一番調查,并在可能的情況下親自去觀察它們,以此為基礎進行創(chuàng)作。我在《南瓜小小》(見 206頁)這個故事里寫了一個夢見星星的情節(jié),就是因為我觀察到,南瓜藤和南瓜相接的地方呈現(xiàn)出星星的形狀。我對鯨魚歌聲所做的調查,也促使我在針對抱怨行為寫故事時,選擇鯨魚作為主角(見 111頁《抱怨的鯨魚》)。 虛構、說謊和吹牛

大多數(shù)詞典關于“故事家”的定義都有兩層含義,一是講述或者創(chuàng)作故事

的人,二是虛構或說謊者。講故事和說謊顯然有一定的聯(lián)系,這是很有意思的事情。在說謊或吹牛比賽中,一些故事高手往往可以展露頭角,而對于那些從來沒有講過故事的人來說,要邁出第一步,“說大話”常常是最簡單的方法?!疤摌嫛边@個詞,顯然是指那些嚴格意義上來說不完全真實的東西——沒有“虛

構”,很難想象我們的文化將會變得多么貧瘠。在想象的世界里,有許多情景,

雖然從現(xiàn)世意義上來說并不真實,然而卻表達了一種精神意義上的真實。它們

的確“比真的還要真”。

多數(shù)人——即使不是所有人——都會以這樣或那樣的方式說謊。有些人為了尋求開脫,冠之以“善意謊言”的美名。另外一些人從來不會因為顧及真實而讓精彩的故事略打折扣,在旅行途中,為了達到讓聽者如癡如醉的效果,他們總是不惜添油加醋,把故事講得更動聽。漁夫們常常吹噓那條“跑掉的魚”,這一點大家都知道。

盡管如此,我想大家都會同意,為了孩子情感的健康發(fā)展以及社會的健康發(fā)展,孩子們需要懂得說謊的后果,無論是“善意的謊言”還是真正的說謊。孩子們還需要學習如何讓自己的良心守護著自己,而這不是一夜之間就能做到的。對一個人的行為有自己的道德判斷,選擇做好事而不是做壞事,這是真正完整的教育所應達到的最重要的目標之一。在整個童年,故事中的“虛構”實際上可以很好地幫助我們做到這一點。

“真實”在當今時代真是一個重要的課題,尤其是當你看到腐敗之風在那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