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750年,乾隆皇帝派三千清軍入藏,平定了這次叛亂,授命駐藏大臣和七世達賴共同管理西藏政教事務(wù),并嚴格規(guī)定西藏重要官員的人選必須由清朝中央政府任命。利用這次平定叛亂的機會,乾隆進一步加強了對西藏地區(qū)的管理。
萬福閣處在雍和宮的最北部,原來是雍親王府的后罩樓,在雍和宮改建的時候,乾隆皇帝覺得這里太空曠,想修建一座高大的樓閣,卻沒有找到一尊能與之相稱的高大佛像。遠在西藏的七世達賴喇嘛聽說了這個消息,立即派人尋找建造大佛的原料。恰好此時,尼泊爾王國從印度運回了一根高大的白檀木,七世達賴用重金換來了這根大檀木,由西藏出發(fā),經(jīng)四川走水路,運到了京城,獻給了乾隆皇帝,用以報答乾隆皇帝的對西藏的平亂之恩。乾隆皇帝見到這棵巨檀木,非常喜歡,下令馬上雕造佛像。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中國最大的獨木雕像彌勒大佛終于雕造完成了,這個佛像通高二十五米,地面高十八米,另外八米埋入地下。佛像的胸部在萬福閣的二層,面部在樓閣的三層之上,站在地面,必須仰視才能看到佛像的面部,也表達了高深莫測的佛教意境。
《彌勒下生經(jīng)》說,彌勒是釋迦牟尼的弟子,釋迦牟尼曾預(yù)言,彌勒要接替釋迦牟尼的位置,替他主持來世,廣度眾生。彌勒通常以兩種身分出現(xiàn):一是未來佛;二是菩薩。未來佛的形象和釋迦佛大體相同,而菩薩,則是戴著天冠的居士裝束,雍和宮的彌勒大佛就是這種正統(tǒng)的菩薩造像。這個彌勒大佛,頭戴五佛寶冠,身披菩薩裝,雙肩裝飾著寶相蓮花,代表著佛法的戒、定、慧、摩尼四種莊嚴之相。他兩手結(jié)印契,象征著彌勒繼承釋迦牟尼在未來世界講經(jīng)說法,普度眾生。
古印度信眾認為,用絲穿起花瓣,花瓣就不會被吹散,把釋迦牟尼的教言搜集在一起,就能永世流傳。佛教傳入西藏地區(qū)之后,藏族學(xué)者就把梵文的有關(guān)經(jīng)論翻譯成藏文,形成了藏文大藏經(jīng)。在雍和宮法輪殿東西山墻的經(jīng)架上,擺放著一層層的藏文大藏經(jīng)。西墻是一百零八部《甘珠爾》經(jīng),東墻是兩百多部《丹珠爾》經(jīng)?!陡手闋枴芬步姓兀欠鹱驷屽饶材釄A寂之后,弟子們六次結(jié)集記誦下來的?!兜ぶ闋枴芬步欣m(xù)藏,是弟子們對釋迦牟尼言教的注釋和講解,由佛教思想的注釋匯集而成。
為了防潮和防蟲,僧人們每年都要將這套大藏經(jīng)翻看兩遍,每次讀完經(jīng)之后都要用黃布包好,依序放置在經(jīng)架上。這也是僧人們修行的內(nèi)容之一。
在主持修建雍和宮之后,章嘉三世成為雍和宮的第一任堪布,他從蒙藏地區(qū)召來了五百名天資聰穎的年輕僧人,又請來了著名的活佛來雍和宮講經(jīng)說法,并創(chuàng)建了習(xí)修佛教教理和十明文化的四大經(jīng)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