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節(jié):論修養(yǎng)(17)

國學基本教材:論語卷 作者:李鍌


(九)

子曰:"君子不可小知①,而可大受②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衛(wèi)靈公》第一五·三四)

章旨

孔子說明君子、小人任事的才識有別。

注釋

①小知小事上受人賞識。

②大受承受重任。

析論

孫中山先生曾經(jīng)呼吁青年學子立志"做大事,不要做大官",他對"大事"的定義是:"無論哪一件事,只要從頭至尾徹底做成功,便是大事。"這是一種觀念革命,用意在期勉國人踏實做事,徹底做好對社會有益的事,以謀求大眾幸福。雖然說任何一件正當?shù)氖拢瑢ι鐣加胸暙I、都具意義,不過,我們還是會衡量重要性,來分辨事情的"大"、"小"。例如經(jīng)營雜貨店與統(tǒng)理國家、處理婚喪事宜與折沖外交情勢、設(shè)計發(fā)型與規(guī)劃城市,兩兩相比,孰為輕重,孰為小大,乃不言可喻。"小事"的落實,往往憑靠技術(shù)或苦干;"大事"的進行,則每須靠謀事者寬闊的胸襟、縝密的布局、能容忍、能沉著、能安于寂寞、能知所變通……這些都屬于精神層次的人格特質(zhì)。若要從小事的干練上測試出"君子",是有所困難的,因為君子雖有德,但某些才能卻不見得比其他人強;反之,小人也有天生長才,又為求表現(xiàn),倒容易做得巧。然而,當面臨大事時,君子小人的精神素養(yǎng)便一覽無遺了,只有注重內(nèi)省、和以待人的君子足堪大用啊!

(十)

子曰:"君子坦蕩蕩①,小人長戚戚②。"(《述而》第七·三六)

章旨

孔子描述君子、小人不同的心境。

注釋

①坦蕩蕩坦,舒坦。蕩蕩,寬廣的樣子。

②長戚戚長,長久。戚戚,憂慮的樣子。

析論

胸次心境不是可以勉強裝出來的,那是人格定型后的自然呈現(xiàn)。君子所以坦蕩蕩,小人所以長戚戚,乃是從他們心志的發(fā)端便已注定。他們的志趣,指引了人生的方向;他們的信念,影響了處世待人的原則;他們的行事,塑造了整個人格,終至于喻義懷德、成人之美者為君子;喻利懷惠、成人之惡者為小人。小人的心境如此,而君子的胸次如彼。小人的憂戚不安,來自追逐利益時的苦求不得,也來自既得利益之后的擔心失去,既患得又患失。不止如此,往往也羼有因為非作惡、傷天害理而生的恐懼:一怕仇敵報復,二怕上天難容,三怕良心譴責。君子雖然也有憂懼,但顯然與小人患得患失、畏首畏尾不同,他們憂懼德業(yè)不修,憂懼天理不明,這種憂懼,只有促使他們更加努力修為,積極教化,只有讓心境更加清明,俯仰無愧于天地,而非徒生擾亂、煩躁心緒。他們的人生境界,也將因心境平和而無限寬廣,無限祥和,無入而不自得。

問題與討論

1. 是否有過義、利交戰(zhàn)的心理經(jīng)驗?結(jié)果如何?

2. 想法、生活習慣與你差異很大的同學,你會如何和他相處?你會考慮自己來適應(yīng)他嗎?

3. 對于別人驕傲、驕縱的行為,你作何感想?自己是否也曾有驕傲的心態(tài)與舉止?改正了嗎?

五、論好惡

本單元討論的都是對人的評論,君子如何去判斷一個人的善惡是非,對眾人的好惡應(yīng)留意分辨,不要隨波逐流,人云亦云。君子能贊美人的好,也會責斥人的惡,如果不分善惡,一律贊美,那就是被孔子批評為"德之賊也"的鄉(xiāng)愿了??鬃訉θ说暮脨鹤顬樽⒅?,后來孟子主張知人論世、漢末流行月旦人物,應(yīng)該都是由這樣的認識而發(fā)展出來的。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