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節(jié):論仁愛(5)

國學(xué)基本教材:論語卷 作者:李鍌


①當(dāng)仁遇到行仁之事。

②不讓于師不必對師長謙讓。

析論

弟子對于師長凡事都必須尊敬,都必須謙讓,所以有師長在,處處注意禮貌,處處以師長為先。但是唯獨行仁之事,孔子卻告訴我們"不讓于師"??鬃拥囊馑迹皇且覀儾蛔饚?,而是認為行仁之事是出之于本心的,比尊師更具急迫性,就好比我們看到一個人要掉到水里去,我們不能因為有老師在而不急于去拯救他,要知道救命是不能謙讓的。所以行仁宜勇,無須謙讓,況且老師也會樂見學(xué)生勇于行仁。因為這也是一種"盡己之心"的表現(xiàn)。從這一章里,我們可以看出孔子思想所注重的實質(zhì)意義。

(十二)

子曰:"志士仁人①,無求生以害仁②,有殺身以成仁③。"(《衛(wèi)靈公》第一五·八)

章旨

孔子言志士仁人視仁德重于生命。

注釋

①志士仁人有高尚志向節(jié)操與道德的人。

②求生以害仁為茍且求活命,而拋棄操守,損害仁德。

③殺身以成仁犧牲生命,而成全正義、仁德。

析論

人的一生中,多處于正常的情境,但有時也會遇到非常的情境。在非常的情境下,對于生命的詮釋就和正常情境不同,這時精神意義往往會高過于實質(zhì)生命,轟轟烈烈的犧牲,就毫不勉強,所以古來忠烈之士能為國殉難,保衛(wèi)家園。若在危急存亡關(guān)頭,只求腆顏茍活,則活著為人唾棄,生不如死,死后遺臭萬年。故有志之士不屑為,仁德之人不忍為也。

宋代文天祥戰(zhàn)敗,為元兵所俘,拘燕京三年,終不被利誘,不為威屈,作"正氣歌"以表明心志,從容就義。嘗曰:"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圣賢書,所學(xué)何事?而今而后,庶幾無愧!"這正是"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的表現(xiàn),文天祥不愧是個志士仁人。

(十三)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①,不可以長處樂②。仁者安仁③,知者④利仁⑤。"(《里仁》第四·二)

章旨

孔子言仁者不因環(huán)境失其本心,易其所守。

注釋

①久處約指長久處于貧賤窮困的環(huán)境中。約,指貧賤窮困。

②長處樂指長久處于富貴安樂的環(huán)境中。樂,指富貴安樂。

③安仁指安心在仁道上,自然地依仁道而行。

④知者指有智慧的人。知,音zhì,通"智"。

⑤利仁知道仁道可以利人利己而努力實踐。

析論

俗話說:"飽暖思淫欲,饑寒起盜心。"會如此的人,都是因為內(nèi)心缺乏了堅定的修養(yǎng),尤其是缺乏仁德的觀念。由于不仁德,就無法愛人,內(nèi)心只有私利,所以孔子要我們提高警覺。唯有仁德的人才能安于仁,至于知者,因能明辨利害,也會行仁,雖不及仁者,然亦能修德,進而有利于社會國家,仍值得贊許。

孔子的思想中心是個"仁"字,顏回是孔門最杰出的學(xué)生,也是奉行仁道最努力的學(xué)生。孔子曾稱贊顏回說:"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真是賢良啊,顏淵!吃一小筐飯,飲一瓢水,住在簡陋的房子里,人人受不了這種苦,顏淵卻不曾喪失他的快樂。真是賢良啊,顏淵!)(《雍也》篇)這正是可以久處約的表現(xiàn),難怪孔子會那么疼愛他。

有些人"為富不仁",那是富有人家自恃自家的財富,不知貧窮人的困難,然后以自己的財富標(biāo)準(zhǔn),為所欲為,不顧窮人的處境;或者是富貴人家的子弟,不知道賺錢的困難,憑著父母所給予的財富,任意花費,絲毫不知愛惜,甚至產(chǎn)生花錢可以消災(zāi)的錯誤觀念。為所欲為,當(dāng)然會做出不仁的事情來,然后惡性循環(huán),為富不超過三代,這正是"不仁者不可以長處樂"的現(xiàn)象,所以孔子要我們無論"處約"或"處樂",都要懂得"安仁"、"利仁",是多么有道理啊!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