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 當代主流理論:后凱恩斯綜合理論(5)

穩(wěn)定不穩(wěn)定的經濟 作者:(美)海曼·P·明斯基


20世紀30年代充滿了各種改革和挽救市場機制的主張。漢森和其他經濟學家將凱恩斯的理論解讀為,運用適當?shù)呢斦拓泿耪呔涂梢赃_到接近充分就是狀態(tài),而不管勞動力市場和商品市場的結構和制度如何。[ Alvin Hansen, Monetary Theory and Fiscal Policy(New York: McGraw-Hill,1949)是對凱恩斯思想一個較為成熟的闡述。Alvin Hansen, Fiscal Polity and Business Cycle(New York: Norton,1941)是更早的一個闡釋版本。Henry C. Simons的評論性文章,“Hansen on Fiscal Policy”,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L, no. 2(April 1942), ;被Economic Policy for a Free Society, op. cit. 引用,這其中建立了一個“反對凱恩斯觀點”的模型。Simons的評論既可以根據各位讀者的喜好而理解成一種不公平的攻擊,也可理解為對干預派經濟學家詭辯性(sophisticated)的一種攻擊。]這意味著,在制定政策的時候可以忽略產業(yè)結構和壟斷力量范圍這些政治上的棘手問題。有經濟學家認為,經濟復蘇和維持充分就業(yè)狀態(tài)不需要限制大集團企業(yè)和新興企業(yè)聯(lián)盟的壟斷力量。壟斷和卡特爾政策并不被認為是需要重點考慮的,因為它們對就業(yè)潛在的負面影響可能被合適的財政政策抵消。

勞動力市場:決定總需求還是由總需求決定

凱恩斯思想的一個中心是,就業(yè)水平不是由勞動力市場內生決定的。正如前面所提到的,古典總需求理論模型認為,勞動力市場上的供給和需求條件決定了就業(yè)和實際工資。均衡的就業(yè)水平反映了企業(yè)的生產特性和家庭的偏好系統(tǒng)。在該理論中,勞動力市場簡直被看成了豌豆市場或玩具槍市場。古典理論設想市場是這樣起作用的,如果勞動力市場中出現(xiàn)了不平衡,不管是勞動供給過剩還是需求過剩,實際工資的變化將會消除不均衡狀態(tài)。一旦就業(yè)水平給定,經濟的生產特點(生產函數(shù))就可以確定產出。

與以上古典理論不同的是,凱恩斯從對產出需求的決定因素開始闡述:家庭和企業(yè)的產出需求是從純理論中推導而來的,政策模型中加入政府的產出需求,而總需求是各部門需求之和。倘若勞動需求小于或等于現(xiàn)行工資水平下能夠雇用到的工人,那么就業(yè)水平就等于由產出決定的勞動需求。根據凱恩斯的觀點,在通行的貨幣工資下勞動的供給可能會超過需求,而且為了應對失業(yè)而采取的行動對于消除過剩的勞動供給可能是無效的。凱恩斯認這種存在非自愿失業(yè)的狀態(tài)也是均衡狀態(tài)。很顯然,這是一個存在過剩勞動供給/勞動需求的狀態(tài),也確實存在不斷下降的貨幣工資,僅僅在市場對過剩供給作出的反應不能夠有效消除過剩供給的時候,才算達到了均衡狀態(tài)。

在考慮消除過剩勞動供給或需求的過程中,有必要區(qū)分一下市場自身的反應和市場之間的反應。市場自身的反應包括商品或服務的價格和數(shù)量的變動。而市場之間的反應則是市場自身變量的變化是如何影響其他市場的供給或需求條件的,以及其他市場是如何對該市場作出反應的。在勞動市場上,市場內的變量是指勞動的貨幣工資和實際被雇用的勞動數(shù)量。根據凱恩斯的理論,過剩的勞動供給會導致貨幣工資下降,貨幣工資下降會降低產出的供給價格和雇用工人的收入,降低的收入會減少對產出從而對勞動的貨幣需求。在較低的貨幣工資水平下,產出的供求都將降低,從而導致物價降低;降低的貨幣工資并不一定降低實際工資。因此,勞動市場變量的變化對勞動供求之間關系的影響是,最開始的過剩勞動供給也許不能被消除。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