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有齡,字英九,號雪軒,生于1810年,福建侯官(今福州閩侯)人,是大清國的壯愍公。
王有齡為大家所熟知,那也是因為胡雪巖的緣故。胡雪巖那500兩白銀資助王有齡的故事,怎么看都像是兩千年前呂不韋資助秦公子異人(后改名子楚)登上秦王王座故事的翻版。呂不韋拿出千金,順便搭上自己的寵姬,出手闊綽。胡雪巖彼時不過是一個錢莊小小的伙計,論手筆自然比不過戰(zhàn)國時期一擲千金的大商人呂不韋。但是換來王有齡對他的傾心相交、絕對信任,效果卻又是相似的。這王有齡也終于做了一次“奇貨”。
然而,這大清國版本的“奇貨可居”故事卻不見于史書?!肚迨犯濉返摹锻跤旋g傳》見不到一點兒胡雪巖贊助王有齡的影子,事實上,這《王有齡傳》壓根就沒提到胡雪巖這個人。這種情況只有兩種解釋:或者,王有齡的發(fā)跡確實不關胡雪巖啥事;或者,這《清史稿》以春秋筆法將胡雪巖隱去了。后者的可能性要更大些,除了司馬遷--那個不僅被漢武帝所摧殘,同時也被兩千年后的中國的一代代高中生寫作文時摧殘的悲劇性人物--敢于寫這些秘聞,后世的史官基本都是維護正統(tǒng)的老夫子,表面上顫巍巍手無縛雞之力,但骨子里卻如黑旋風李逵揮舞著兩把大斧一樣兇悍。對于歷史,符合上級精神的留下,違背上級意愿的堅決砍掉。
好了,閑話少敘,我們還是看看這王有齡是何許人吧。
■ 考不中秀才,我就去捐個官
首先,王有齡是干部子弟,這是毫無疑問的。王有齡的老爺子叫做王燮--估計是王燮的老子喜歡鄭板橋的字畫,索性將兒子的名字取得和他一樣--嘉慶二十三年中了舉人。當時福建省省長顏檢覺得王燮不錯,就讓他做了自己的幕僚。道光六年,王燮跑到云南做縣長,官做得還不錯,最后做到了甘肅平?jīng)鍪惺虚L。我們的王有齡同學,在這樣的家庭背景下,很幸運地沒有成為一個整天在街上遛鳥的紈绔子弟,而且耳濡目染,平時接觸的都是民生吏治,算是一個比較實際的人,這真是王家的福分,是胡雪巖的福分,是大清國的福分。
王有齡的老子能夠中舉,并且不是像范進那樣復讀了N年的復讀生,書讀得自然不錯,有些真本事。據(jù)說王燮當時家里很窮,上學的學費是自己的寡母為人家洗衣賺來的,而且他上學只能吃早飯,中午都沒飯吃--其實在現(xiàn)在的學校,有很多學生是只能吃午飯而沒有早飯吃的,因為他們早上起來的時候食堂都已經(jīng)關門了。但是,王燮很勤勉,因此書讀得不錯,當時學校的老師很欣賞他,不僅僅是免了他的學費,中午管飯,竟然還把自己的女兒都嫁給了他。這實在是個很濫俗的故事,不知道是真是假。然而,這樣濫俗的故事也只是發(fā)生在以前,我現(xiàn)在就從來沒發(fā)現(xiàn)哪里的高中的班主任把自己的女兒嫁給自己班里的那個只吃饅頭和咸菜的戴著高度近視眼鏡的每次考試都考第一名的好學生。
老子讀書聰明,兒子讀書就未必聰明了。這王有齡從小也沒流露出像神童方仲永那樣的才華,雖說請了家庭教師專門輔導,學問也沒有什么長進。在讀書上沒有什么才華,不僅僅他的家庭老師不肯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他,更重要的是,他連舉人都中不了。
雖然有人說,不是王有齡中不了舉人,是他是不肯學八股罷了。民國的《閩侯縣志·列傳》中就記載著說王有齡“不屑為科舉之學,入貲為浙江鹽大使”。這學了沒考上和不學沒考上,雖說結果一樣,但確實是性質(zhì)截然不同的事情?!安恍紴榭婆e之學”,仔細想來,要是不考慮那可能存在的“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心理,竟然有一股浩然傲氣充溢在天地間。原來這王有齡自小便與眾不同,鶴立雞群,隱隱然有當年唐伯虎不考科舉的傲骨。果然,“牛人的童年都是相似的,平凡的童年各有各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