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xiāng)試之后呢,便有會試,頭名為會元,其余為貢士。會試之后就是最高一級的殿試,皇帝親自主試,分三甲錄取。第一甲賜進士及第,第二甲賜進士出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第一甲錄取三名,第一名就是傳說中的狀元,第二名稱榜眼,第三名稱探花。
我們從一個側(cè)面也能看出古代科舉考試的難度有多大,因為它是全國性的競爭,科舉考試更不會考慮各省的情況,去另外劃出幾道分數(shù)線。全國只有一個狀元,而不是每個省有一個,而且只考語文一門,不分什么文科理科。
好了,我們大體了解了一下清代的科舉考試制度,不能多寫,不然有湊數(shù)賺稿費之嫌,而茶肆的說書先生的第一場也基本說完了,我們再回到胡雪巖這邊來。
此時,王有齡起身告辭,并囑咐店小二,胡雪巖的茶錢由他來付。胡雪巖心中一動,覺得此人雖然落魄,但是一言一行不失名士風范,而禮數(shù)規(guī)矩也是做得漂亮。于是,胡雪巖拉住王有齡的手,說道:“兄臺正是有為之士,應該南窗溫書,求個功名才是,何以滿臉郁郁之色?如若不嫌棄,也說與小弟聽聽,雖說是萍水相逢,多一個人總是多一個主意?!?/p>
胡雪巖這話說得極謙遜,也極誠懇樸素,王有齡心中一熱,便將一段心事直言不諱地說與這位素不相識的年輕人聽。
“先父在時,替我捐過官?!蓖跤旋g說。胡雪巖最機警,他一看王有齡的神情肅穆,不像是假的,忙道:“失敬,失敬,原來是王老爺!”
王有齡苦笑道:“說實話,我捐官,本來就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而且我現(xiàn)在又淪落至此,沒有半點補實的希望,還有什么資格稱老爺!”
說到捐官、補實這些個名詞,可能大家還不了解,向大家介紹一下。
所謂的“捐官”,就是去買個官做。我們平時所說的“賣官鬻爵”,那是從官府的角度來講的。我們現(xiàn)在一般把“賣官鬻爵”當做貶義詞,看做是一個朝代*的象征,但事實上,在古代,“賣官鬻爵”是作為一種制度而存在的。
史書記載,“秦得天下,始令民納粟,賜以爵之”,此時只有“鬻爵”。官位和爵位是不同的,有爵位未必有官位。秦國以耕戰(zhàn)立國,憑軍功累升爵位,現(xiàn)在秦一統(tǒng)天下了,沒有仗可打了,所以大秦帝國的頭頭們就想出此妙計來保證人們的進取心,同時可以增加政府的財政收入,實在是一石二鳥的好計謀。
一百多年后,大漢國出了個威武的皇帝劉小豬,也就是漢武帝劉徹,他的小名叫彘,也就是豬的意思。當時北方的匈奴很喜歡勒索大漢國,這劉小豬不像他老子一樣是個軟柿子,從來都是他欺負別人,由不得別人敲詐勒索他,于是天天嚷著把匈奴帝國主義打回老家去??墒窃诔⒋蟪奸_會時發(fā)表一篇熱血沸騰的“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的演講容易,可真要做起來可要花錢啊,并且是花大錢。為了籌措軍費,劉小豬把他老子和爺爺辛辛苦苦幾十年攢在國庫的錢都給花光了還是不夠,于是就想到了“賣官鬻爵”的好辦法。注意,此時不僅僅“鬻爵”,還開始“賣官”了。至此,“賣官鬻爵”才合二為一,同時這“賣官鬻爵”也開始被世人詬罵。
大清國的賣官之風最盛,捐納制度在大清國是一個很重要的制度,它和科舉制度互相補充,一部分人通過科舉考試做官,一部分人通過捐納制度做官。對買官的人無任何限制,地主、商賈且不必說,連流氓、盜賊等也無一例外。